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雨中過易州》
全文:
一夜秋霖朝未已,行旌早發難中止。
況復詰旦謁陵園,舊頓從容非其理。
有豕白蹢烝涉波,輜重崎嶇度泥滓。
雨衣不漏憶譎諫,尋思此或異乎彼。
尚幸行宮程匪遙,約計僅一由旬里。
雨中策騎過易州,戒飭避濘踐麥疇。
有來大吏道左跽,請罪除治恐不周。
笑而謂之無所慮,已苦斯民重鏟脩。
習勞問俗祖制在,風雨豈為安逸謀。
東巡西狩歲無休,知我罪我惟春秋。
參考注釋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乾隆名句,雨中過易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