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葉杞的《感衷二十四韻(記脫脫征高郵召還事)》
全文:
貢賦通重譯,耕桑被九垓。
歘驚氛祲滿,不謂歲時催。
丞相興師出,綸音降使開。
紫泥封五采,黃道繞三台。
奕奕宣光業,桓桓李郭才。
陣雲連朔野,廟略定風埃。
香糯江南餉,蒲萄隴右醅。
馬群金匼匝,毳帳雪毰毸。
劍動彭城潰,珠還甓社來。
長驅危破竹,密令疾銜枚。
王者征無戰,群雄勢欲摧。
忽聞君命召,竟勒將旗回。
中夏捐雞肋,清朝隱鴆媒。
義聲從此逝,銳氣一時灰。
天迥威弧弛,城孤畫角哀。
火狐翻嘯聚,海鱷復喧豗。
款附真遺患,除封實戲孩。
民情猶耿惻,天討尚徘徊。
憂憤飛神爽,瘡痍映淚腮。
袞衣徒倚注,肉食自輿儓。
河漢明如洗,崑崙豈易頹。
孰矜黃鵠志,羞上野鷹台。
微效寧無念,篇詩信漫裁。
霜晴野空闊,獨立望蓬萊。
參考注釋
氛祲
(1).霧氣。 南朝 宋 王僧達 《七夕月下》詩:“遠山斂氛祲,廣庭揚月波。”氛,一本作“ 雰 ”。 唐 杜甫 《諸將》詩之四:“回首 扶桑 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
(2).指預示災禍的雲氣。《詩·大雅·靈台》“經始靈臺” 宋 朱熹 集傳:“國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災祥,時觀游,節勞佚也。”《明史·胡深傳》:“ 亮祖 等克 崇安 ,進攻 建寧 。 友定 將 阮德柔 固守。 深 視氛祲不利,欲緩之。”
(3).比喻戰亂,叛亂。 南朝 梁 沉約 《王亮王瑩加授詔》:“內外允諧,逆徒從慝,躬衛時難,氛祲既澄,並宜光贊緝熙,穆茲景化。”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飛塵埃而匝地,白日為之晝昏;掃氛祲以稽天,滄溟為之晦色。”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外不能出奇畫策,廓氛祲而偃干戈;內不能阜俗安人,救惸嫠而躋富壽。” 明 唐順之 《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島嶼之氛祲未銷,懼海波之再沸。” 清 顧炎武 《山海關》詩:“ 楊公 築二翼,東西立羅郭,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
不謂
(1).不告訴。《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陳奐 傳疏:“‘遐不謂矣’《禮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瑕古通用。 鄭 注云:瑕之言胡也,謂猶告也。”
(2).不以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 ﹞嘗與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難,然不謂善。” 晉 乾寶 《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
(3).不算作;不稱為。 清 戴震 《徐節婦傳》:“ 徐氏 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諄囑醮婦,抑何明也!一人不殺,而諸恨並雪,可不謂神乎!”
(4).不意,不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悼紅仙史》:“乖隔以來,靡日不思,不謂今日又有相見之期。”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不謂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歲時
一年;四季;季節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優臘一刺之外,即經年不往也。——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葉杞名句,感衷二十四韻(記脫脫征高郵召還事)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歘驚氛祲滿,不謂歲時催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