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㒜的《東皋草堂二首·其一》
全文:
明時何處著遺賢,路入東皋地自偏。
十畝山田和玉種,數椽茅屋帶雲編。
畫中詩類王摩詰,物外仙同葛稚川。
西祀東封知未了,佳音端合為誰傳。
參考注釋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遺賢
(1).指棄置未用的賢才。《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遺賢一一皆羈致,猶欲高深訪隱淪。”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志遺八》:“即古聖帝明王之世,必有遺賢。”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以言野無遺賢,則所遺無量;以言取士必得,則所得僅半。”
(2).謂棄置賢才。《商君書·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蓋,賢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損,故遺賢去智,治之數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遺賢也。” 宋 柳永 《鶴沖天》詞:“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
(3).猶先賢。《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懷我風愛,永載遺賢。”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齊 ,古之遺賢。” 唐 苗晉卿 《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繼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過想遺賢。”
東皋
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王㒜名句,東皋草堂二首·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書是玉關來,淚向松江墮
止禪師《卜運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