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泛月即景得句·其四》
全文:
人力不易為,勝地太古藏。
水芳而岩秀,妙義詮奎章。
函蓋無不具,繹思為傍徨。
如月燭九霄,見之此山莊。
參考注釋
函蓋
包含;概括。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東西》:“世俗通行之語但舉東西,而不言南北者,東謂我儒之教,即 孔子 之東家某;西即彼教,謂西方之聖人;舉此二端,足以函蓋一切矣。”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虞書》文還是古詩言語的藝術之孑遺,不足以函蓋近代文字的藝術。”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繹思
(1).尋繹追念。《詩·周頌·賚》:“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朱熹 集傳:“繹思,尋繹而思念也……欲諸臣受封賞者,繹思 文王 之德而不忘也。”
(2).推究思考。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禮之節度,尚可繹思;而樂之旨趣,茫無著落也。” 曼華 《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記》二:“特吾人今日馨香諷誦《民報》全帙,往復繹思,覺諸賢文字,擷新除舊,理論精湛。”
傍徨
見“ 傍偟 ”。
乾隆名句,泛月即景得句·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