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長春仙館》
全文:
恆此燈筵奉起居,忽然半月度馳如。
一朝又返前園御,萬歲永期慶節予。
愛敬心惟共年長,芳菲景已報春舒。
書齋靜坐懷今昔,拈筆忘言默會諸。
參考注釋
書齋
書房
編輯的書齋
坐懷
(1).因念,因而想到。 宋 陸游 《秋雨》詩:“坐懷江湖間,病雁濕羽翮。”
(2).坐於懷中。 清 李漁 《慎鸞交·訂游》:“素心不違,那坐懷人,也曾暫偎。”《西湖佳話·西泠韻跡》:“情之所鍾,人盡纏*綿,笑私奔之多事;意之所眷,不妨容悅,喜坐懷之無傷。”參見“ 坐懷不亂 ”。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默會
暗自領會。 明 方孝孺 《醫原》:“術之精微可以言語授,而非言語所能盡;可以度數推,而非度數所能窮。苟不默會於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説,以應無涯之變,其不至於遺失者寡矣。”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即使一句賓白不道,止唱曲文,觀者亦能默會,是其賓白繁減可不問也。”
乾隆名句,長春仙館名句
名句推薦
如何堆起如何捆,更倩何人送上肩
聶紺弩《背草贈李澤傳王海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