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擬唐人四時宮詞二十首次官汝清韻·其一·春詞》
全文:
一春翠輦不曾過,敢恨青娥皓齒歌。
丹鳳不傳天上信,九重安否近如何。
參考注釋
丹鳳
(1).頭和翅膀上的羽毛為紅色的鳳鳥。《禽經》“鸞” 晉 張華 註:“首翼赤曰丹鳳。” 唐 元稹 《桐花》詩:“丹鳳巢阿閣,文魚游碧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俄見朝陽丹鳳,啣一赤玉盤,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頸屹立。”
(2).喻下達詔書的使者。亦指詔書。 南朝 梁簡文帝 《漢高廟賽神》詩:“白雲 蒼梧 去,丹鳳 鹹陽 來。” 唐 黃滔 《賀清源僕射新命》詩:“二天在頂家家詠,丹鳳銜書歲歲來。” 明 高明 《琵琶記·春宴杏園》:“九重天上聲名重,紫泥封已傳丹鳳。”
(3).指丹鳳城或丹鳳闕、丹鳳門、丹鳳樓。亦借稱帝都、朝廷。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明 陳玉陽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畫郎;今日呵,辭丹鳳,愁生故鄉。”
(4).喻傑出者。 元 關漢卿 《雙赴夢》第四折:“俺哥哥丹鳳之具。”
不傳
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幾不傳。” 鄭玄 註:“傳,移也。”
不傳習。《史記·五帝紀論》:“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司馬貞 索隱:“二者皆非正經,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多不傳學也。”
上信
指七、八月東北信風。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信風。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鳥信,五月有麥信。”
季風或潮汛等隨節候定時到來,謂之上信。 唐 張祜 《襄陽樂》詩:“大堤花月夜, 長江 春水流,東風正上信,春夜特來游。” 唐 陸龜蒙 《襲美以巨魚之半見分因以酬謝》詩:“誰與春江上信魚,可憐霜刃截來初。”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安否
謂安抑或不安,吉還是凶。《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之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使君何罪,某奉命來候安否耳。”《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白氏 ﹞想起丈夫經由彼處,必多驚恐。別後杳無書信,知道安否如何?”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江源名句,擬唐人四時宮詞二十首次官汝清韻·其一·春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