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柳橋看荷花·其二》
全文:
香以真清色不妖,寥天一即一天寥。
眼根鼻觀定何物,那更託言塵念消。
參考注釋
眼根
佛教語。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觸客觀事物而產生的視覺和認識。《圓覺經》:“心清浄,故見塵清浄;見清浄,故眼根清浄。” 五代 齊己 《游道林寺四絕亭觀宋杜詩版》詩:“高僧眼根靜,應見客吟神。” 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眼根清浄塵不留,登伽過盡不回頭。”《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他一樣有眼根,卻從來不解五色六章,何為好看,何為不好看。”
鼻觀
鼻孔,也指嗅覺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麼東西;什麼人。《管子·小問》:“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帝問曰:‘ 夏侯湛 作《羊秉敘》,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誌》:“ 盧志 於眾坐問 陸士衡 :‘ 陸遜 陸抗 是君何物?’”
(2).什麼,哪一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晉書·王衍傳》:“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後漢書·文苑傳·禰衡》“死公!雲等道” 唐 李賢 註:“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門生》:“ 檜 大怒曰:‘我殺 趙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爾耶!’”
託言
(1).藉口。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引 明 楊漣 《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 忠賢 恐其露己驕橫,上年因皇上南郊,謀之私比,託言急病,立刻掩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 於生 念許之則禍在後日,不許則禍在目前,猝不能決。託言父在難自專。”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託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於暴君。”
(2).假稱。 清 尹慶蘭 《螢窗異草三編·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緒 乃浼尼為撮合山,託言貧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塵念
塵俗之念。 唐 黃滔 《題山居逸人》詩:“世人誰到此,塵念自應忘。”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今 唐 太上皇帝 ,貴妃 楊氏 ,宿根俱隸仙籍。祇緣塵念,謫在人間。” 何其芳 《畫夢錄·丁令威》:“他在 靈虛山 忽然為懷鄉的塵念所擾,騰空化為白鶴。”
乾隆名句,過柳橋看荷花·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