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晚登夔府東城樓望八陣圖》
全文:
永安宮殿莽榛蕪,炎漢存亡六尺孤。
城上風雲猶護蜀,江間波浪失吞吳。
魚龍夜偃三巴路,蛇鳥秋懸八陣圖。
搔首桓公憑弔處,猿聲落日滿夔巫。
參考注釋
永安宮
(1).宮殿名。 東漢 宮殿。早圮。《後漢書·獻帝紀》:“﹝ 獻帝 ﹞遷皇太后於 永安宮 。” 李賢 注引《洛陽宮殿名》:“ 永安宮 周迴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 洛陽 故城中。”
(2).宮殿名。 三國 時 劉備 所建,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節縣 城內。公元222年, 蜀漢 先主 劉備 伐 吳 ,在 猇亭 戰敗後,駐軍 白帝城 (即今 奉節城 ),建此宮,次年死於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水 又東逕 南鄉峽 ,東逕 永安宮 南, 劉備 終於此, 諸葛亮 受遺處也。”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四:“ 蜀主 窺 吳 幸 三峽 ,崩年亦在 永安宮 。”
榛蕪
(1).草木叢雜。形容荒涼的景象。《後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 東京 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林院榛蕪,軒堂委寂。”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髮延賓》:“嘆 洛陽 傾圮榛蕪,痛聖駕蒙塵驕虜。”
(2).指叢雜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興》詩:“華葉隨風揚,珍條雜榛蕪。” 徐特立 《公園設立管見》:“更用園丁數人,辟治當道的榛蕪,及清潔林中道路,保護林中樹木。”
(3).煩瑣累贅。 唐 劉知幾 《史通·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以。”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煩》:“觀 子長 此言,實有深鑒。其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乎?”
(4).梗塞,阻礙。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飄零迷哭處,天地日榛蕪。” 仇兆鰲 註:“榛蕪,言道路梗塞。” 清 顧炎武 《將有遠行作時猶全越(月)》詩:“長嘆天地間,人區日榛蕪。出門多蛇虎,侷促守一隅。”
(5).荒廢,衰微。 明 張煌言 《鄉薦經義·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蕪矣。” 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後》:“其負盛名時,詩道榛蕪,無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謙之詞。比喻微賤,草味。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蕪。”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 南唐 常侍六書學,凌轢 斯 邈 開榛蕪。”
炎漢
(1). 漢 自稱以火德王,故稱 炎漢 。 三國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 炎漢 ,臨君萬邦。”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自 炎漢 中葉,厥塗漸異。” 李周翰 註:“ 漢 火德,故稱炎。”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 炎漢 之風。”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 子真 實吾祖,耿介仕 炎漢 。”
(2).傳說上古 炎帝 為 漢 族祖先,因稱 中國 或 漢 族為 炎漢 。 唐玄宗 《封東光公主制》:“ 炎漢 盛禮,蕃國是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於現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儼然居 炎漢 ‘摩登女郎’之列。”
存亡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滅亡
關係生死存亡的戰爭
六尺
(1).見“ 六尺之孤 ”。
(2).指成年男子之身軀。 唐 李山甫 《下第獻所知》詩之一:“虛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憂是非。”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來就縛,且為共盡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王士禎名句,晚登夔府東城樓望八陣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