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山東得雪誌喜》
全文:
青齊去歲歉,春旱秋傷霖。
哀哉吾赤子,每懷愁不禁。
雖有守土臣,代予宣德音。
下策籌截漕,博施且兼金。
誠慮苟或遺,溝壑多呻吟。
謁聖志有素,巡方事匪今。
便道一體察,庶慰吾民心。
三冬此望雪,卜度東岱岑。
臘半始被澤,連日同雲陰。
無何接奏章,雲沾大惠深。
遺蝗定入地,宿麥將抽針。
消疫已病疾,兆稔溉釜鬵。
豈予誠有格,岳靈早降歆。
天地生物懷,否極泰來駸。
嗟嗟方伯司,後命爾其欽。
小喜毋或肆,三時邈難諶。
參考注釋
嗟嗟
(1).嘆詞。表示招呼。《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2).嘆詞。表示感慨。《楚辭·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唐 李頎 《行路難》詩:“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可為鄰。” 明 張煌言 《長鯨行》:“嗟嗟長鯨爾何愚,如彼異類空屈節。”
(3).嘆詞。表示讚美。《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鄭玄 箋:“重言嗟嗟,美嘆之深。”《漢書·韋賢傳》:“嗟嗟我王, 漢 之睦親,曾不夙夜,以休令聞!”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嗟嗟樹開國之勛猷,昭傳世之文章。”
(4).象聲詞。猶濺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後命
指續發的命令。《左傳·僖公九年》:“ 齊 侯 將下拜, 孔 曰:‘且有後命。’”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始聞後命,方在 浙 東,即欲便道省覲。” 茅盾 《子夜》十四:“管車們和 李麻子 都出去了,只留下 阿祥 ,不定心地等待後命。”
爾其
連詞。表承接。辭賦中常用作更端之詞。猶言至於,至如。 漢 張衡 《南都賦》:“爾其地勢則 武闕 關其西, 桐栢 揭其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爾其實録無隱之旨,博雅弘辯之才,愛奇反經之尤,條例踳落之失, 叔皮 論之詳矣。” 唐 杜甫 《鵰賦》:“爾其鶬鴰鳵鶂之倫,莫益於物,空生此身。” 明 徐渭 《牡丹賦》:“爾其 月陂 隄上, 長壽 街東, 張家 園林, 汾陽 宅中,當春光之既和,正亭榭之載營。”
乾隆名句,聞山東得雪誌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