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

釋正覺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全文:
風觀痴甚,形骸老生,眉棱陰覺重,鼻息靜還清。
二儀未兆,一點圓明。
霜洗鬥牛濕。
秋晴河漢橫。
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

釋正覺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正覺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書法作品欣賞
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毫忽

謂極微小的一點點。忽、毫均是微小的度量單位。 宋 蘇軾 《上皇帝書》:“差舛毫忽,則邪沴之氣乾之矣。”《水滸傳》第一○三回:“及至過了十日,將簿呈遞稟支價銀,那裡有毫忽兒發出來。” 清 趙翼 《行圍即景·跳駝》詩:“翩然驀過駝背來,不著駝毛一毫忽。”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我心靈的影和響,或者在宇宙間偶然留纖微毫忽的痕跡呵!”

空性

佛教語。即真如。謂悟入空觀所顯示的真實的本體。 唐 皎然 《答俞校書冬夜》詩:“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向道

(1).指引道路。 唐 韓愈 《送齊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為有司者,不亦難乎?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異:“所謂人者,指應舉者而言。為之作嚮道者,謂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紀紅苗事》:“內地奸人誘使為 苗 嚮道,闌入攫取人畜。”《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鎮南王 不用嚮道,率眾深入,不戰自潰。”參見“ 嚮導 ”。

謂嚮慕道義。 宋 蘇軾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歲月之暇,則夫禮樂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時而議也。”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讀書嚮道,以充其識力,由少爺而老爺、而大老爺、而大人、而中堂,紅頂花翎,貫搖頭上,尚書侍郎,殆若天職。”

中長

指相當於一般人的身高。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 周祖謨 校釋:“所謂中長者,指與人高度同等之義。”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釋正覺名句,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名句

詩詞推薦

莫將毫忽痕空性,向道環中長太平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