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其偉的《黃元禮過集山房分賦得清字》
全文:
憐君滄海至,倒屣遞相迎。
說劍多時事,論詩足遠征。
青雲成獨壯,白社念同聲。
刻燭分裁就,豪歌徹太清。
參考注釋
刻燭
(1).《南史·王僧孺傳》:“ 竟陵王 子良 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文琰 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後因以喻詩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句》:“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 宋 秦觀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詩:“愧無刻燭敏,續此金玉音。” 明 李東陽 《原博席上用擊鼓催花令戲成一首》:“未夸刻燭多才思,一遍須教八韻成。” 謝覺哉 《贈沉衡老》詩:“駕游尚可騰空去,聯句猶能刻燭工。”
(2).古人刻度數於燭,燒以計時。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
豪歌
猶高歌。 唐 張說 《蘇摩遮》詩之三:“臘月凝陰積帝臺,豪歌急鼓送寒來。”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何其偉名句,黃元禮過集山房分賦得清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