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齊己的《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三首》
全文:
電擊流年七十三,齒衰氣沮竟何堪。
誰雲有句傳天下,自愧無心寄嶺南。
曉漱氣嫌通市井,晚烹香憶落雲潭。
鄰峰道者應彈指,蘚剝藤纏舊石龕。
十五年前會虎溪,白蓮齋後便來西。
干戈時變信雖絕,吳楚路長魂不迷。
黃葉喻曾同我悟,碧雲情近與誰攜。
春殘相憶荊江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鶴嶺僧來細話君,依前高尚跡難群。
自拋南嶽三生石,長傍西山數片雲。
丹訪葛洪無舊灶,詩尋靈觀有遺文。
莫將離別為相隔,心似虛空幾處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時變
(1).四時季節的變化。《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孔穎達 疏:“以察四時變化。”《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時世的變化。亦指時世變化的規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論》:“ 魏其 誠不知時變, 灌夫 無術而不遜,兩人相翼,乃成禍亂。” 唐 吳筠 《元日言懷因以自勵詒諸同志》詩:“安用感時變,當期升九天。”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之五:“不通乎時變而為之,以聖人之法猶不足以為治。”
吳楚
(1).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 吳 楚 憑 江 ,負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即今 長江 中、下游一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君 吳 楚 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許宗魯 《登齊山樓》詩:“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吳 楚 江流畫裡看。” 陳毅 《詠三峽》詩:“總嫌太狹窄, 吳 楚 天地寬。”
(3).指 吳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區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4).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吳 楚 反,聞。”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別,權侔京室,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 清 姚鼐 《賈生明申商論》:“﹝ 景帝 ﹞其資如此,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之,何怪有 吳 楚 之難。”
路長
路途遙遠。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明 清 時少數民族的首領。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 天命 三年, 東海 虎爾哈 路長率百戶來朝。”
齊己名句,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