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

謝覺哉 《謁黃帝陵》

名句出處

出自近現代謝覺哉的《謁黃帝陵》

全文:
遠望郁蒼連,抱嶺環川。
成林古柏勢參天。
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
唐宋無傳。
茫茫幾千年。
漢武驅胡勛尚在,安用求仙?廟貌仰崔巍,子孫宜其。
四萬五千萬有其。
掃墓何為?玄黃涿鹿尚餘威,不是為窮才念祖,祖武依稀。

名句書法欣賞

謝覺哉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書法作品欣賞
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荒原

荒涼的原野;未耕種或無人耕種的地帶

這片空曠的荒原向各方面伸展著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森然

(1) 形容繁密

古木森然

(2) 形容陰沉可怕

森然可怖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形容高聳林立的樣子

至谷中則森然乾霄。——宋· 沈括《夢溪筆談》

碑石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潁水》:“廟前有碑,碑石金生。 乾寳 曰:‘黃金可採,為 晉 中興之瑞。’”《南史·蕭恭傳》:“是夜聞數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視之,碑湧起一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三字經》:“ 西奈山 ,顯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葉聖陶 《登雁塔》:“單說那碑石經歷了一千四百年,文字還很完整,筆畫還有鋒棱,可見石質之堅緻。”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一:“《太尉楊震碑》云:‘敢慕 奚斯 之追述,樹碑石於墳道。’則又承 揚子 誤焉。” 何其芳 《畫夢錄·墓》:“快下山的夕陽如柔和的目光,如愛撫的手指從平疇伸過,從林葉探進來,落在溪邊一個小墓碑上,摩著那白色的碑石。”

謝覺哉名句,謁黃帝陵名句

詩詞推薦

百里荒原青一點,愈見森然,碑石付落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