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貫休的《偶作五首》
全文:
誰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國。
誰信鬢上絲,莖莖出蠶腹。
嘗聞養蠶婦,未曉上桑樹。
下樹畏蠶飢,兒啼亦不顧。
一春膏血盡,豈止應王賦。
如何酷吏酷,盡為搜將去。
蠶蛾為蝶飛,偽葉空滿枝。
冤梭與恨機,一見一沾衣。
機生機,巧生巧,心鑊烘烘日煎炒。
闖蜀眉嚬游海島,扶桑椹熟金烏飽。
金烏飽,飛復飛,四天下人眼眙眙。
孰雲我輕薄,石頭如何喚作玉。
孰雲我是非,隨邪逐惡又爭得。
古人終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
豈不見大鵬點翼蓋十洲,是何之物鳴啾啾。
君子食即食,何必在珍華。
小人食不食,縱食如泥沙。
清歌且莫唱,妙舞亦休夸。
爾非鳳炙麒麟肉,焉能一掛於齒牙。
去來去來歸去來,紅泉正灑芙蓉霞。
君不見金陵風台月榭煙霞光,如今五里十里野火燒茫茫。
君不見西施綠珠顏色可傾國,樂極悲來留不得。
君不見漢王力盡得乾坤,如何秋雨灑廟門。
銅台老樹作精魅,金谷野狐多子孫。
幾許繁華幾更改,唯有堯舜周召丘軻似長在。
坐看樓閣成丘墟,莫話桑田變成海。
吾有清涼雪山雪,天上人間常皎潔。
茫茫欲*火欲燒人,惆悵無因為君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金烏
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用為太陽的代稱。 漢 劉楨 《清慮賦》:“玉樹翠葉,上棲金烏。” 唐 李涉 《寄河陽從事楊潛》詩:“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 蓬萊 光。” 元 武漢臣 《馮玉蘭》第二折:“看東溟漸升玉兔,早西山墜盡金烏。”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絕句》之二:“燭影搖紅人未散,金烏騰彩已三竿。”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人眼
(1).指能看到自己的人。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私窺》:“欲要摟抱你,只為人眼多。”《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三:“到彼市買,必竟與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來,等走得路數多,人眼熟了,他每沒些疑心。”
(2).謂別人眼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穿上時又不曾掖進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話。”
眙眙
直視貌。 前蜀 貫休 《偶作》詩之二:“金烏飽,飛復飛,四天下人眼眙眙。”
貫休名句,偶作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