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送張聖民學士知登州》
全文:
慕君才行美,風義亦倜儻。
在遠恨未逢,既近不屢往。
非以近為輕,恃易遂成曩。
倏為東牟守,別我駐征鞅。
又作千里遙,依然復懷想。
昔聞之罘山,秦碑元有兩。
一存東頂中,一在西頂上。
篆實丞相斯,缺剝不可仿。
願言試歷覽,聞見欲以廣。
海晴望石橋,神仙事欻怳。
始皇安得長,陰怪役罔象。
橋斷水無涯,焉知有方丈。
邇者地出金,發掘懷沃壤。
良民皆逐末,茲事誰用長。
凡為二千石,唯在勸耕紡。
幸君經術高,教化人所仰。
參考注釋
才行
才智和德行。《荀子·王制》:“才行反時者,死無赦。”《晉書·后妃傳上·景獻羊皇后》:“後聰敏有才行。”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君臣鑑戒》:“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藉祖父資蔭遂處大官,德義不修,奢縱是好。” 宋 蘇舜欽 《薦王景仁啟》:“好學不倦,才行卓越。”
風義
(1).猶風操。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序》:“ 建中 四祀, 朱泚 作亂,居我鳳巢;忠臣義士,身死王事,可得而言者,鹹悉載之,使後來英傑,貴風義而企慕。”《資治通鑑·梁武帝普通元年》:“ 熙 好文學,有風義,名士多與之游。” 清 吳偉業 《贈家侍御雪航》詩:“吾家侍御公,平生藴風義。”
(2).猶情誼。 唐 高適 《同衛八題陸少府書齋》詩:“深房臘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當令風義親。” 宋 蘇軾 《與陳季常書》之十二:“先生篤於風義,至自割瘦脛以啖我,可謂至矣。”
(3).風度儀態。 宋 梅堯臣 《送張聖民學士知登州》詩:“慕君才行美,風義亦倜儻。”
(4).指詩文的風格義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周繇》:“宗派或殊,風義必合。” 章士釗 《趙伯先事略》:“既至校,知有 趙聲 伯先 其人,文章風義冠絶於堂,則大喜,引而親之,相許備至。”
諷諫評議。《晉書·陸機傳》:“奇偉則 虞翻 、 陸績 、 張惇 以風義舉政。”一本作“ 諷議 ”。
倜儻
(1) 灑脫;不拘束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司馬遷《報任安書》
(2) 非常,特別
諸仁者於此見得倜儻分明。——《五燈會元》
梅堯臣名句,送張聖民學士知登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