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

吳芾游鹿田三洞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芾的《游鹿田三洞》

全文:
野性平生酷愛山,好山不厭絕躋攀。
感時又見三春暮,乘興聊同一日閒。
雲出岫時迷古洞,鹿耕田處認禪關。
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

吳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吳芾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書法作品欣賞
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見“ 自憐 ”。

擾擾

形容紛亂的樣子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塵埃

(1) 飛揚的塵土

塵埃傳播病菌

(2)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

眼底

(1)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如: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乳*頭等

(2) 眼前;眼裡

登樓一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吳芾名句,游鹿田三洞名句

詩詞推薦

  • 悟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偈

    釋南宋代〕狗子無佛性,羅睺星入命。不是打 * ,被人打殺定。
  • 太常引

    劉秉忠元代〕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笠,綠蓑衣。風雨不須歸。管甚做、人間是非。兩肩雲衲,一枝筇杖,盡日可忘機。之子欲
  • 題東山草堂十六韻

    李之世明代〕白社憐同調,青林羨獨棲。一亭依絕巘,千澗注回溪。割漢飛甍出,撐空古木齊。磨崖開碧洞,鑿道俯丹梯。泉冽
  • 馬上口占

    趙汝鐩宋代〕平林塗煙山擎日,晚征漠漠客愁集。浮生隙駒忙裹過,虛名塞馬眼前失。古來戰場莫回首,一成一改骨俱朽。柳岸
  • 故里

    陸游宋代〕漏盡鐘鳴有夜行,幾人故里得歸耕?摧傷自喜消前業,疾恙天教學養生。鄰曲新傳秧馬式,房櫳靜聽緯車聲。芋魁
  • 四邊靜

    沈采明代〕醜:將軍妙計人莫測。龍沮眼不識。操斧弄班門遭刑淚空滴。合:仰望寬恤。乞饒死厄。俱已願投降。從今並一國
  • 道中二首

    宋祁宋代〕檥船清潁岸,岸豁見高原。桑柘寒煙路,牛羊落日村。扣舷魚艇集,爭食渚鳧喧。去去風波事,逢人未易言。
  • 與嵩禪人

    釋正覺宋代〕烏石嶺頭相見,長生路上常逢。正是游山時節,落華芳草蒙茸。
    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 詩詞名句
  • 題畫

    佘翔明代〕野老科頭一葉舟,閒看雁影帶雲流。蕭條蘆荻秋江冷,何處披蓑下釣鉤。
  • 贈吳苕溪侍御·其二

    王漸逵明代〕山居履深僻,感我使君賢。杖屨出江津,良朋亦欣憐。攜我上小舟,相餞靈洲邊。使君有好懷,坐我松風筵。野性
自憐擾擾塵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