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珪的《留題吳促庶省副北軒畫壁兼呈楊樂道陳院龍圖》
全文:
誰將畫手分平遠,幾度曾窺雁鶩洲。
六月炎風方病暑,五湖煙景已迎秋。
班趨規地來常晚,詩入籠紗思未休。
為惜主人林下意,暮鍾沈閣尚應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月
《詩·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國語·晉語四》:“ 秦伯 賦《六月》。” 韋昭 註:“《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業。《小雅》其詩云:‘王於出征,以匡王國。’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此言 重耳 為君,必霸諸侯以匡佐天子。”後多用以指衛國定亂的正義之師。《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梁郊祀樂章》:“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於是竿木羣興,風雲畢會,興六月之師,振九天之鋭。”
炎風
(1).指東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北曰炎風。” 高誘 註:“炎風,艮氣所生,一曰融風。”《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 唐 杜甫 《諸將》詩之四:“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聖朝。”參見“ 八風 ”。
(2).熱風。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蕤賓五月》:“炎風以扇戶,暑氣於是盈樓。”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毒霧恆熏晝,炎風每燒夏。” 宋 楊萬里 《午熱登多稼亭》詩:“御風不必問雌雄,只有炎風最不中。卻是竹君殊解事,炎風篩過作清風。” 清 高述明 《塞外》詩:“炎風初解凍,夏草漸萌芽。”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煙景
(1) 雲靄、煙霧繚繞的景色
峨嵋的煙景令人留連忘返
(2) 美麗的景色
迎秋
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應,故於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 白帝 ,迎接秋季到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鄭玄 註:“迎秋者,祭 白帝 白招拒 於西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 白帝 蓐收 。車旗服飾皆白。”
王珪名句,留題吳促庶省副北軒畫壁兼呈楊樂道陳院龍圖名句
名句推薦
微風起新絮,小雨落余花
陳德永《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