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傅良的《題僧法傳為沈仲一畫聽松圖》
全文:
古松不知幾千年,直乾欲上乾青天。
樛枝下與人世接,冷風過之萬壑喧。
猿驚鶴怪樵牧遁,百鬼愁絕誰傍邊。
紛紛海內絲竹耳,何處縹緲來臞仙。
整襟拱聽移永日,置琴弗顧僮欹眠。
松風有際意無盡,莊騷不數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澤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載之陳編。
筆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軒楹前。
止齋虛靜對立久,晴昊亦為生蒼煙。
畢宏韋偃骨已朽,畫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傳。
北湖居士雲山傳,吾對孰與杜老起九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臞仙
舊時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文人學者亦往往以此自稱。 宋 劉克莊 《最高樓》詞:“這先生,非散聖,即臞仙。” 金 劉長言 《通叔以詩送古鏡為長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綵衣祿隱非臞仙,猶有向來文字緣。” 清 趙翼 《寒夜澄懷園步月》詩:“惜無人送半臂來,不覺臞仙兩肩聳。” 高燮 《題蔡哲夫所繪沉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潔清不數臞仙臞,誰知聞聲有彼姝。”
陳傅良名句,題僧法傳為沈仲一畫聽松圖名句
名句推薦
鳥歸花影動,魚觸浪痕圓。
釋清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