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正月十四日游凌雲寺》
全文:
昔賢登茲山,逸氣凌清旻。
誦詩懷太白,考易思景純。
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輪。
追尋所鑿室,石古莓苔新。
後豈無來者,倏忽跡已陳。
壁間記歲月,刻劃如龍鱗。
自非傳一世,爛若配三辰。
姓名雖尚存,誰復知其人。
我遊方之外,久忘實之賓。
但飲佛耳泉,永洗凡心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刻劃
(1).雕刻;刻印。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南山逼冬轉清瘦,刻劃圭角出崖窾。”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三官保》:“乃於股上刻劃至骨,吱吱有聲。” 楊樹達 《文言語法》上編第一章一:“在 周 秦 時代,紀錄語言是件艱巨的工作,得用刀在竹簡、木片上刻劃,用漆在布帛上書寫。” 丁玲 《田家沖》一:“天為彩霞染著,對門山上的樹叢,都變成深暗色了,濃重的、分明的刻劃在那透明的、緋紅的天上。”
(2).用文字等描摹表現。 宋 秦觀 《會稽唱和詩序》:“其事核,其理富,故語與氣俱足,不待繁於刻劃之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 初白 詩又嫌其白描太多……至與 竹垞 《水碓聯句》、《觀造竹紙聯句》,各搜典故,運用刻劃,工力悉敵。” 游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第七編第二章第三節:“﹝《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點是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分、經歷和遭遇來刻劃他們的性格。”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晁公溯名句,正月十四日游凌雲寺名句
名句推薦
古者春夏二氣,不決重罪。
姚思廉《陳書·本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