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文珦的《梅花》
全文:
梅如姑射仙,桃李終難並。
雪底暗傳香,泉邊孤照影。
清聲聞麗譙,至味入鐘鼎。
愛者雖繁多,知名獨和靖。
隱顯不同功,因之發深省。
參考注釋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麗譙
亦作“ 麗樵 ”。華麗的高樓。《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 郭象 註:“麗譙,高樓也。” 成玄英 疏:“言其華麗嶕嶢也。” 宋 林逋 《錢塘仙尉謝君詠物樓成》:“仙人多在麗樵居,況對西山爽氣餘。” 明 吳嶔 《山坡羊·寒夜》曲:“清清細數三更到,第一關心是麗樵。”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樓看花》詩:“煌煌麗譙藏聖諭,草木暢茂當皇天。”
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呂氏春秋·本味》:“ 湯 得 伊尹 ,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説 湯 以至味。” 高誘 註:“為 湯 説美味。”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雖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溫子栗字說》:“飲食資乎水火,而飲食非水火也。鹹酸本乎鹽梅,而至味非鹽梅也。”
鐘鼎
(1).鍾和鼎。《呂氏春秋·節喪》:“夫玩好貨寳,鐘鼎壺濫,轝馬衣被戈劍,不可勝數。”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近世 山東 、 河南 粥鐘鼎尊匜,窮極巧麗,皆墓中物也。”
(2).喻富貴榮華。 宋 黃庭堅 《次韻答王眘中》:“夸士慕鐘鼎,寒儒守典墳。”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迺弟 誠軒 《炙背詩》曰:‘……鐘鼎形骸外,溪山夢寐餘。’” 廖仲愷 《史堅如石像開幕演說》:“ 史 家裡的進士、翰林、舉人都有。實生在鐘鼎之家。”參見“ 鐘鳴鼎食 ”。
(3).指鐘鼎文。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魯國’二字可識之,奇古如鐘鼎樣。”
(1).鍾和鼎。上面多銘刻記事表功的文字。《淮南子·泰族訓》:“不大鐘鼎者,非愛金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聖賢以此鏤金版而鐫盤盂,書玉牒而刻鐘鼎。” 李善 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於鐘鼎,傳於後世。”《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銘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 明 唐順之 《題王世新一枝窩》詩之一:“鐘鼎相傳精古文,戶庭不出玩初爻。” 華山 《遠航集·窯洞陣地戰》:“好些人家把祖傳的鐘鼎和鐵香爐等等老古董,都拿到兵工廠去,給民兵換地雷。”
(2).指高官重任。 三國 魏 曹操 《陳損益表》:“臣以區區之質,而當鐘鼎之任。”
(3).指富貴。 唐 杜甫 《清明》詩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清 馮桂芬 《吳氏祭田記》:“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貴,具鐘鼎之養,而廟貌不設,祭田不備者有之。”參見“ 鐘鳴鼎食 ”。
釋文珦名句,梅花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味蓴園賽珍會雜詠七首·其五
包天笑〔清代〕昨宵半臂喜新添,不薄吳綾與越縑。莫把儂身比屋宇,壁衣才罷又窗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