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戴奎的《賦西村耕隱》
全文:
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賦西村詩。
解衣為君揮翰日,束書正我朝京時。
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餘陰接桑梓。
幾乘蠟屐蹋春泥,亦棹蘭舟泛秋水。
君家實住小嶼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草廬年來臥不住,致身卻向黃金台。
當時青紫能拾取,清夢只今成栩栩。
故國遙遮天姥雲,謫居同聽長淮雨。
鳳詔新從天上傳,君應早晚能歸田。
種柳重尋元亮宅,說稼好誦坡翁篇。
錦囊多詩總如玉,更有遺金買黃犢。
扣角無為長夜歌,掛書莫向旁人讀。
予知有計不自謀,硯田禾黍無時收。
何得西村一相遇,爛醉白酒黃雞秋。
參考注釋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同里
同鄉。《逸周書·大武》:“四戚:一內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盧綰 者, 豐 人也,與 高祖 同里。” 宋 陳師道 《別月華嚴》詩:“寓世生同里,隨方去有情。”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羃羃
(1).覆蓋籠罩貌。 唐 白居易 《古意》詩:“玉琴聲悄悄,鸞鏡塵羃羃。” 唐 柳宗元 《晉問》:“積雪百里,皛皛羃羃。” 宋 葉適 《胡崇禮墓志銘》:“露楸亭亭,雲塚羃羃。”
(2).密布貌。 唐 喻鳧 《春雨如膏》詩:“羃羃斂輕塵,濛濛溼野春。” 唐 盧照鄰 《悲窮通》詩:“離離碣石之鴻,羃羃江潭之草。” 宋 梅堯臣 《送葛都官南歸》詩:“ 江 南羃羃梅雨時,風帆差差並鳥飛。”
(3).濃深貌。 唐 韓愈 《叉魚招張功曹》詩:“蓋江煙羃羃,拂掉影寥寥。” 王伯大 音釋:“羃羃,深貌。” 唐 郭密之 《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詩:“陰潭下羃羃,秀嶺上層層。”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戴奎名句,賦西村耕隱名句
名句推薦
污人塵昏昏,風雲掩飄忽
陳三立《題歐陽南雷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