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芾的《和樓大防韻》
全文:
嗟余本何人,累然居海嶠。
家世業為農,有田在岩窔。
春到耦妻耕,寒來從母漂。
屋角日誅茅,杖頭時荷蓧。
迨冠知讀書,聊為起家兆。
有琴既無弦,有劍亦無鞘。
僥倖廁末科,安敢綴天彯。
但期竊斗升,活此老與少。
豈謂暮年中,亦誤蒙收召。
曾未著微勞,遽使登華要。
自度老無能,共知愚不肖。
縱未遭人非,難逃天日照。
儻不速休官,寧免淵明笑。
矯矯淵明賢,千載誰能紹。
瓶粟雖無儲,風標松比峭。
詩篇雖不多,筆力天與妙。
顧余豈能詩,微吟蝗蚓竅。
可笑不自量,輒欲賡高調。
貳車真豪英,逸如千里驃。
又如禮樂器,肅然在宗廟。
有美頎而長,視容清目瞭。
自應輔明時,與國增光耀。
胡為佐一州,從容陪坐嘯。
乘興來湖山,欲看余把釣。
濯足玩水雲,縱目觀野燒。
喜余和陶作,舉杯為余釂。
草具雖蕭疏,亦復為余嚼。
余已學淵明,公方跂周召。
出處既不侔,無由遠相叫。
願公保令名,求賢行有詔。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草具
(1).粗劣;粗劣的飯食。《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歲餘。” 司馬貞 索隱:“謂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謂麄食草萊之饌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卷一:“以麥飯對蔥葉,謂草具之食也。”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英豪舉動》:“﹝ 熊廷弼 ﹞供枯魚焦腐二簋,粟飯一盂, 馮 下箸有難色……﹝ 熊 曰:﹞似此草具,當非所以待子,然丈夫處世,不應於飲食求工,能飽餐麤糲者,真英雄耳。”
(2).初步制定,草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生 以為 漢 興至 孝文 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漢書·賈誼傳》:“乃草具其儀法。” 顏師古 註:“草謂創造之。”《南史·文學傳·杜之偉》:“ 中大通 元年, 梁武帝 幸 同泰寺 捨身,敕 勉 撰儀注。 勉 以先無此禮,召 之偉 草具其儀。” 宋 王安石 《叔孫通》詩:“草具一王儀,羣豪果知肅。”
(3).用草編制的器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 芳雲 止勿行,下車取籃中草具,偕 明璫 數輩,布置如法,轉眼化為巨第。”
蕭疏
(1) 淒涼的,孤寂的
白雲飛雨過南山,碧落蕭疏春色閒。——《封神演義》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瓠葉轉蕭疏。——杜甫《除架》
亦復
(1).也。表示同樣。《後漢書·霍諝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併,企業界中亦復如此。”
(2).又。《世說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吳芾名句,和樓大防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