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象雷嫌碌碌,片言折獄厭云云

楊億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

全文:
鄉國馳名幾十春,鳴臯一旦九天聞。
翔鸞棲棘曾為吏,金鼎調梅未致君。
百里象雷嫌碌碌,片言折獄厭云云
詩名已是齊康樂,筆力何曾減右軍。
抗表忽然乾鳳扆,拂衣殊欲謝人群。
都緣梁苑慷為賦,且免鐘山被勒文。
清夜獨吟牛渚月,高秋時望帝鄉雲。
鯉庭稟訓門逾盛,蘭畹傳芳氣益薰。
盡室遠依洪井側,直鉤猶釣楚江濆。
西山有樂應須鉺,待看蜺旌入紫氛。

楊億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碌碌

(1) 多石頭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無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許多事要做

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紅樓夢》

(4) 車轉滾動聲

片言折獄

(1).謂只聽一方面的訴詞即可判決獄訟。形容聽獄者能取信於人,人不敢欺。語出《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 由 也與?”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片猶偏也。聽訟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 子路 可。” 劉寶楠 正義:“言人既信 子路 ,自不敢欺。故雖片言必是直理,即可令依此斷獄也。”一說,只須簡短數語即可了決獄訟。 朱熹 集註:“片言,半言;折,斷也。 子路 忠信明決,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辭之畢也。”後用為稱頌官吏賢明之詞。 唐 李華 《唐贈太子太師崔公神道碑》:“古之廷評,伏念惟刑。我聞德聲,繼佐 葭萌 ;安道和俗,化行 三蜀 ; 波汾 之曲,片言折獄。” 元 王舉之 《折桂令·送友赴都》曲:“萬法依公,片言折獄。” 清 胡承譜 《隻麈譚·清泉鬼告狀》:“片言折獄,長於吏治。”

(2).泛指以簡短語言斷定是非。 明 卓人月 《答詹曰至書》:“所諭 西江 、 金沙 之異同,真是片言折獄。”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楊億名句,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名句

詩詞推薦

百里象雷嫌碌碌,片言折獄厭云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