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贈王聖侔教授》
全文:
汝江軟碧搖寒空,環江玉色羅五峰。
神奇融結孕千載,於是代出文章公。
荊公道德輩孔孟,致君勳業伊周同。
君侯才氣真不減,行看接武隆休功。
妙齡人誇好風節,氣壓潁汝何其雄。
曾經大筆戰文陣,豪俊莫敢攖其鋒。
老師碩儒玉堂上,爭看灑筆回春工。
果然一日蓋天下,聲名熠耀馳華戎。
都城立石傳萬口,士林矜氣橫長虹。
岩僧廢棄誰比數,亦復誦詠歡填胸。
跡微自恨不及識,向風每覺勞雙瞳。
天公恤此慕善者,因遣識面山水中。
坐令平昔心變滅,譬如塵淨餘清銅。
自誇問道陜西老,道人況亦參禪宗。
與君於法實昆弟,姑留十日游從容。
拙詩別君無嶮句,何從賞我雙頰紅。
他年揖讓對明主,回顧此會成虛空。
蹄輪冠蓋塞門巷,容我劇笑應無從。
參考注釋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揖讓
(1).賓主相見的禮儀。《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見 趙簡子 , 簡子 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焚之自息也。”
(2).指禮樂文德。《漢書·禮樂志》:“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參見“ 三揖三讓 ”。
(3).禪讓。讓位於賢。《韓非子·八說》:“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聖人之治也。”《南齊書·劉祥傳》:“故揖讓之禮,行乎 堯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關於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由 堯 舜 揖讓進到 禹 傳子,是歷史發展一個必然階段。”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
回顧
(1) 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件
喜歡回顧他們的非洲血統
(2)
(3) 回過頭來看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4) 對某一時期的事態的總的觀察
對戰爭情況進行回顧
虛空
心中無著落
釋德洪名句,贈王聖侔教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