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上丁釋奠孔子並落成國學·其一》
全文:
國學維新逮落成,躬承丁祭致寅精。
經綸萬古歸陶冶,道德千秋示典程。
祇覺行難增以愧,未能言贊出乎誠。
兩朝題額奎章煥,心法由來治法並。
參考注釋
兩朝
(1).指前後兩個君主統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常總端右,亟管銓衡。事涉兩朝,歲綿一紀。” 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舊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後坐,此禮渠可闕邪?’”
題額
(1).題寫門楣或匾額。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智永 ﹞住 永欣寺 ,積年學書,後有筆頭十瓮,每瓮皆數萬。人來覓書兼請題額者如市。”一本作“ 題頭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高江村》:“又上登 金山 ,欲題額,濡毫久之。 江村 乃擬‘江天一覽’四字於掌中。”
(2).指匾額上的題字。 清 袁枚 《新齊諧·長鬼被縛》:“﹝ 沉厚餘 ﹞入門悄然,將升堂,見堂上先有一長人端坐,仰面視堂上題額。 沉 疑非人,戲解腰帶潛縛其兩腿。”
奎章
(1).指帝王的詩文書法等。 宋 岳珂 《桯史·王義豐詩》:“山南有 萬杉寺 ,本 仁皇 所建,奎章在焉。” 清 顧炎武 《蟂磯》詩:“ 高皇 事業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自註:“廟中有 高皇帝 御製詩金字牌一扇。”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四:“ 仁宗 、 宣宗 、 文宗 聖製奎章,後先輝映。”
(2).仙人的手筆。《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奎章已拜看雲賜,真境空餘煮雪房。”
(3).泛指傑出的書法或文章。 明 李東陽 《柯敬仲墨竹二絕》詩:“奎章博士本書家,畫法翻將上品夸。” 清 顧嗣立 《讀<元史>詩》:“ 天歷 置奎章,作者首 虞 揭 。”
心法
(1).佛教語。指經典以外傳受之法。以心相印證,故名。 唐 李華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自 菩提達摩 降及 大照禪師 ,七葉相乘,謂之七祖,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圖心法,所至翛然,而工於作詩。”《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自然神仙一輩,叫做會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訣,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對色法而言,即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種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門傳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書經集傳>序》:“精一執中, 堯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乾隆名句,上丁釋奠孔子並落成國學·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