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徐孜的《偶成(乙未流困疾中作)》
全文:
社日病作不飲酒,轉眼半月清明來。
可憐我疾猶未愈,何時許我銜酒杯。
去年三月苦逃竄,忍飢白晝眠山隈。
逼暮回歸息焦土,老幼號泣相驚猜。
夜半炊飯食不飽,攜家清曉登崔嵬。
一月之內凡幾遷,父兮棄背成土堆。
號天躄踴無復見,使我心膂痛欲摧。
東逃西遁不可居,山庵寂寞歲晚回。
一年無復看松楸,處處高冢皆蒿萊。
有酒不澆墳上土,何由蝴蝶飛紙灰。
世殊時異猶未已,何時拜掃羅樽罍。
不堪抱疾久不愈,撫掌長嘆良可哀。
旦夕苦我眠不得,片雲頭黑雨相催。
伏枕忍痛成長歌,力疾起讀仍徘徊。
一天風雨來何時,使我眼底清塵埃。
山中筍蕨還可采,山中有糯篘新醅。
何時得遂勿藥喜,舉杯笑飲愁顏開。
參考注釋
號天
對天號泣。言極其悲痛。《莊子·則陽》:“至 齊 ,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菑,子獨先離之。’”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萬里故鄉,幼孤在前,相顧不歸,泣血號天。” 宋 蘇軾 《祭石幼安文》:“攜手同歸,相視華顛,孰雲此來,拊膺號天。”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心膂
(1).心與脊骨。 晉 陸機 《五等論》:“四體辭難,而心膂獲乂。”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予心自念,豈予死於是乎?為之踟躕,心膂如割。”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詩:“奚但腸九迴,心膂成頽崩。”
(2).喻主要的輔佐人員。亦以喻親信得力之人。《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入作心膂,出為爪牙。”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心膂連營,蓄雷霆於北落;股肱重鎮,寄柱石於東門。” 明 夏完淳 《三國論》:“原夫 豐 配 去而 青 冀 衰, 葛 陸 盡而 吳 蜀 斃。興替之兆,實由心膂。”
(3).喻重要的部門或職任。 晉 庾亮 《讓中書監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內處心膂,外總兵權,以此求治,未之聞也。” 元 白樸 《梧桐雨》楔子:“幼讀儒書,兼通韜略,為藩鎮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臣愚以為朝廷於 袁世凱 等既寄以心膂,似宜盡去其牽掣。”
(4).心思與精力。 晉 張華 《勞還師歌》:“將士齊心膂,感義忘其私。”《舊唐書·太宗紀下》:“所以 屈突 、 尉遲 ,由仇敵而願傾心膂。” 宋 范仲淹 《謝傳宣表》:“如朝廷未議解兵,臣願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贖過尤。”
(5).猶心懷。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六:“不過豪俠使氣,狂醉於花月之間耳,社稷蒼生,曾不繫其心膂。”
徐孜名句,偶成(乙未流困疾中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