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沈鍊的《憂懷詩(其間專指嚴氏也)》
全文:
北風烈烈動征旗,南國悠悠感我思。
屬玉宮中香氣滿,黃金台畔漏聲遲。
舊從丹闕陳書疏,憶向金吾別帝畿。
遷謫已無王國相,薄游猶有習家池。
肝腸最苦人難識,名姓空為眾所知。
馬援去家長作客,少陵生已不逢時。
近聞邸報頻搔首,又遇邊聲早著眉。
虎帳兜鍪懸未得,柳營笳管夢堪疑。
將軍掛印空如斗,節制談兵正似棋。
骯髒征夫心不分,淒涼士卒色常飢。
鐵衣自苦飄搖恨,綵繒誰爭獻納儀。
馬骨清高踰水岸,弓弦斷絕掛林塒。
狼煙已作匈奴堠,鳥道斜張漢將旗。
幕府報功誰氏首,衰衣空泣道旁碑。
平生所學知何事,一日當塗乃爾為。
心畏權門蹲谷虎,意輕朝命薄霜枝。
敗兵南詔翻稱捷,失節東隅倒是奇。
總為人臣輕節義,遂令世道缺綱維。
懷奸自忍忘恩澤,結黨何須及叛離。
甲第熒煌分苑樹,登歌杳裊雜宮詞。
南曹北館皆門下,東賈西商盡指頤。
大內交遊親似水,禁中訊息密於絲。
心希董卓黃金塢,手受留侯白玉卮。
尹氏世卿門赫奕,田鼢吏祿路逶迤。
揣摩幾事惟林甫,竊弄威權傲李斯。
新進郎君榮曲宴,舊遊將帥秉旌麾。
曹瞞為計如狐豕,司馬之心在路歧。
曾受清朝三載祿,不甘邪*黨一毫欺。
春秋討賊宣尼筆,宋室誅奸石介詩。
安得當朝忠義士,早除君側九層危。
參考注釋
南詔
古國名。建於盛 唐 時,是以 烏蠻 為主體,包括 白蠻 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 唐 冊封,歷十三王, 唐 末為貴族 鄭買嗣 所滅。盛時轄有今 雲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貴州 西部等地。《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蒙舍詔 在諸部南,故稱 南詔 。” 唐 白居易 《紅藤杖》詩:“ 南詔 紅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趙翼 《龍尾關》詩:“緬維 天寶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 南詔 是以 烏蠻 蒙 姓為國王, 白蠻 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
失節
(1) 喪失氣節,多指投降敵人
我們是等著鎖鐐加到身上而絕不失節
(2) 封建禮教指婦女失去貞節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3) 失去調節;失去控制;節序失常
飲食失節
晏子援綏而乘,其仆將馳, 晏子撫其仆之手曰:“安之,勿失節,疾不必生,徐不必死。”——《呂氏春秋·知分》
東隅
(1).東角;東方。《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明 茅溱 《雙調夜行船序·宴薊鎮宛在亭四景》套曲:“邊境無虞,喜青陽布暖,斗指東隅。”
(2).古代指中原地區以東的小國。《逸周書·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監。東隅之侯,鹹受賜於王,王乃旅之。” 孔晁 註:“東隅自 殷 以東,旅謁各使,陳其政事者也。”《隋書·許善心傳》:“ 李虔 僻處西土, 陸機 少長東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韻文集自敘》:“餘生殘 清 之季,逃竄東隅。”
(4).亦作“ 東嵎 ”。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後漢書·馮異傳》:“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晉 陸雲 《答兄平原書》:“昔我往矣,辰在東嵎;今我於茲,日薄桑榆。”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一》:“某惟有益鞭其後,再鼓而前,失東隅收桑榆,詎敢忘於憤悱。”
倒是
(1).副詞。表示同一般情理相反,猶言反而,反倒。 張天翼 《譚九先生的工作》:“ 王老師 為什麼不來找他呢?難道倒是應該由他到他們那裡去報到么?”如:沒吃藥,這病倒是好了。
(2).副詞。表示想的、說的同事實相反。如:你想得倒是容易,可事情哪有那么好辦!3.副詞。表示出乎意料。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大家想不到他會說這句話,倒是愕然。”如:你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
(4).副詞。表示轉折。如:房間不大,陳設倒是挺講究。
(5).副詞。表示讓步。如:質量倒是不錯,就是價錢貴了些。
(6).副詞。用以舒緩語氣。 顧笑言 《你在想什麼》四:“如果需要礦上來解決,我倒是願意出把力的。”
(7).副詞。表示追問或責備。 韋君宜 《夕陽賦》:“我到底還有多少天活頭呀?你們倒是給我問問大夫。”如:大伙兒早走了,你倒是去不去呀?
沈鍊名句,憂懷詩(其間專指嚴氏也)名句
名句推薦
萬般思後行,一失廢前功。
可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