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李雲龍送無公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雲龍的《送無公》

全文:
孤雲飛不定,又去粵江濱。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咒龍臨黑水,留偈與鮫人。
麻麥隨緣飯,貧僧也不貧。

李雲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行腳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2).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3).見“ 行腳僧 ”。

(4).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法身

(1).佛教語。梵語意譯。謂證得清淨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各乘諸宗所說不一。《大般泥洹經·如來性品》:“知如來法身,長存不變易。”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嘗聞佛説,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聖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法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毛紺垂,顱骨圓聳。”

(3).舊指修煉得道之身。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後,法身則然,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西遊補》第十六回:“ 行者 一時難忍,現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空中亂打。”

李雲龍名句,送無公名句

詩詞推薦

  • 謁南嶽

    范成大宋代〕湘中固多山,夾岸萬馬屯。坡陀無敢高,似遜喬嶽尊。曉投望雲亭,眾丘拱牆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雲端。天柱
  • 夜坐有感

    高斯得宋代〕自嘆吾生行且休,誰能長抱畏塗憂。三番自取刳腸害,百練多成繞指柔。鞭鳳笞鸞勞夢想,鬥雞走狗好沉浮。從今
  • 東風第一枝

    趙崇霄宋代〕妒雪梅蘇, * 柳醒,遊絲輕揚新霽。捲簾看燕初歸,步屧為花早起。春來猶淺,便做出、十分春意。喜鳳釵、才
  • 月夜接友人書

    趙公豫宋代〕湖水春來泛碧波,伊人暌隔悵如何。梅花著露香還艷,竹葉臨風色自和。形影莫親憑夢寐,中情頻寫寄詩歌。魚書
  • 挽王知復書監

    孫應時宋代〕飛橋壯吾邑,虹影麗高深。義不煩千室,功無措萬金。美哉承考意,偉矣濟時心。此段無窮盡,江聲共古今。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詩詞名句
  • 邵智卿挽章

    崔敦禮宋代〕列宿郎官帳,高風隱士廬。歲寒知勁柏,日暮厭輕車。德齒周三老,身名漢二疏。回頭八男子,玉立照階除。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詩詞名句
  • 景暉樓

    乾隆清代〕因迥得高樓,疏前納遠疇。木天思柳著,學圃緬樊諏。攬景既無盡,延暉每為留。創名非屢易,漫擬誚昭州。
  • 題洋菊四十四種·其三十六·勝芙蓉

    乾隆清代〕拒霜亦耐秋,自謂具貞性。請君看此花,乃可定負勝。
  • 書壁

    黃損唐代〕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銷磨。惟有門前鑒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詩詞名句
  • 重戲和春雪寄沈員外

    李建勛唐代〕誰道江南要雪難,半春猶得倚樓看。卻遮遲日偷鶯暖,密灑西風借鶴寒。散漫不容梨艷去,輕明應笑玉華乾。和來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詩詞名句
芳草伴行腳,青山現法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