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綢繆三歲字,七言憀慄九章文

劉跂寄葉勤次其韻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跂的《寄葉勤次其韻》

全文:
五斗折腰俱為貧,詩書律令若為分。
西山今朝有爽氣,北闕無時飛白雲。
一紙綢繆三歲字,七言憀慄九章文
故人好在長相憶,悵望江皋麋鹿群。

劉跂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紙

一張紙。多用於書信或檔案等。《三國志·蜀志·呂凱傳》:“都護 李嚴 與 闓 書六紙,解喻利害, 闓 但答一紙。”《宣和遺事》前集:“天子倚著懶架兒暫歇坐間,忽見粧盒中一紙文書,用手取來看時,卻是小詞一首。”《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時一紙呈兒,掛冠林下,倒是一樁樂事。” 巴金 《探索集·懷念烈文》:“這以後又過了兩個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種期刊,被國**黨政府一紙禁令同時查封了。”

綢繆

(1) 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纏*綿;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憀慄

1.悽愴。 漢 應瑒 《正情賦》:“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傷悲。” 宋 蘇軾 《宿望湖樓再和》:“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元 袁易 《杭州道中書懷》詩之一:“遠行憀慄意,對此不能無。”

2.猶凜冽。寒氣襲人貌。 宋 歐陽修 《與王懿恪公書》:“歲晚憀慄,惟以時為國自重。” 清 黃宗羲 《<陳葦庵年伯詩>序》:“一唱三嘆,淒人心脾,讀之者但覺秋風憀慄,中人肌膚。”

九章

(1).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種圖案。《周禮·春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 漢 鄭玄 註:“冕服九章,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龍,次二曰山,次三曰華蟲,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畫以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為繡。則袞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南齊書·陸澄傳》:“ 泰始 六年,詔皇太子朝賀,服袞冕九章。”

(2).泛指多種圖案。《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有一仙娥,自內而出,被冰綃之衣,曳霜紈之帔,戴翠鳳步搖之冠,躡瓊紋九章之履。”

(3).古代行軍時用以指揮軍隊行進的九種旗章。章,旗上的圖案。《管子·幼官》:“明審九章。” 石一參 註:“九章,見《兵法篇》。日章,月章,龍章,虎章,鳥章、蛇章、鵲章、狼章、韟章,是也。”

(4).即九疇。《漢書·律曆志上》:“ 箕子 言大*法九章。” 顏師古 註:“大*法九章即《洪範》九疇也。”

(5).指《九章算術》。相傳為 黃帝 時 隸首 所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九章》積微,故以為術。”

(6).指《九章律》。 漢 蕭何 著。《漢書·刑法志》:“相國 蕭何 攈摭 秦 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漢 王充 《論衡·謝短》:“法律之家,亦為儒生問曰:‘《九章》,誰所作也?’”

劉跂名句,寄葉勤次其韻名句

詩詞推薦

一紙綢繆三歲字,七言憀慄九章文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