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挹清芬室得句》
全文:
東湖水深鮮滋葦,西湖水淺多種蓮。
所以涉江采芙蓉,一再成詠藻鑒懸。
堂之溫室接左側,向曾名曰挹清芬。
茲來薰風方夏五,兼之逢閏候尚寒。
綠蒲白芷近茁岸,湖中荷葉方田田。
憑牖清芬何自挹,徒教孤負其名賢。
比及盛開當六月,山莊欣對五沃妍。
然而清芬亦此室,付以七字為周旋。
參考注釋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方夏
指中國,華夏。與“四夷”相對。《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後漢書·董卓傳贊》:“方夏崩沸,皇京煙埃。” 李賢 註:“方,四方;夏,華夏也。” 宋 秦觀 《代賀皇太妃受冊表》:“舉令典於宮闈,溢歡聲於方夏。”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見石刻,訂其出於 加爾特亞 。”
兼之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他刻苦用功,兼之有人指導,所以進步很快
乾隆名句,挹清芬室得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