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岑徵的《壽吳雲馭太史》
全文:
郁水傳佳氣,佗城挺異人。
玉麟天上降,金粟幻中身。
早擅鴻文譽,曾叨上國賓。
淹通涵石室,藻繪動楓宸。
爰拜懸鈴署,初班視草臣。
彤樓司記注,紫闥掌絲綸。
黎庶瞻依切,皇衷眷注頻。
蒼梧方稅駕,溟海又揚塵。
土室甘沉默,山河協隱淪。
鐵函沉石井,寶劍動蒼旻。
白髮三千丈,丹心四十春。
著書存甲子,採藥練庚辛。
碩望今名宿,清風古逸民。
鳳凰占器度,龍馬足精神。
德重氣逾靜,年高道益醇。
前賢資繼響,後進藉洪鈞。
延祖歡同調,嵇公愧未親。
登龍何契闊,陪鯉敢逡巡。
值此陽春候,欣逢覽揆辰。
九如聊獻雅,介壽且歌豳。
玉貌荷衣古,酡顏鶴髮新。
高深瞻海岳,清翠仰松筠。
蓬島應通籍,鵝溪待寫真。
剝爻存碩果,莊叟詫靈椿。
潞國猶加耄,磻溪尚八旬。
蟠龍潛必躍,尺蠖屈終伸。
佇見天行健,旋看瑞氣臻。
引年餐古髓,計日待蒲輪。
遼海終逃魏,桃源且避秦。
非熊應有夢,應在渭川濱。
參考注釋
記注
(1).記錄史實。 周 代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漢 代以後,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記錄言行。 漢 王粲 《為劉荊州與袁尚書》:“且當先除 曹操 ,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後,乃議兄弟之怨,使記注之士,定曲直之評,不亦上策邪?” 唐 柳虬 《上周太祖書》:“而 漢 魏 已還,密為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也。”《金史·孟浩傳》:“ 浩 對曰:‘良史直筆,君舉必書。帝王不自觀史,記注之臣乃得盡其直筆。’”
(2).起居注;編年實錄。 隋 牛弘 《請開獻書表》:“故知衣冠軌物圖畫記注,播遷之餘,皆歸 江左 。”《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四年》:“上就起居舍人 魏謩 取記注觀之。” 胡三省 註:“記注,即起居注。”
(3).記述、注釋。 清 尤侗 《余賓碩<金陵覽古>序》:“駕言出遊,匝月而窮其勝,得詩六十首,首各記注。”
(4).掛懷,關注。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乃工科給事中 王培佑 ,日前因事召見,奏言拳民忠勇可用,頗蒙記注。”
猶記錄。《後漢書·律曆志論》:“歷載彌久,暨於 黃帝 ,班示文章, 重 黎 記註。”《舊唐書·柳登傳》:“然 芳 勤於記註,含毫罔倦。” 清 趙翼 《余既答稚存黃金之嘲乃又有詩來索戰再作長句報之》:“我將請司甲乙帳,朱出墨入煩記註。”
紫闥
指宮廷。闥,宮中小門。《後漢書·崔駰傳》:“不以此時攀台階,窺紫闥,據高軒,望朱閣。”《文選·陸機<辨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呂延濟 註:“紫闥,帝宮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紫闥重開序,青衿再設庠。”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岑徵名句,壽吳雲馭太史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鑄秋席上用風字韻贈李范老
方守敦〔清代〕新年三度同尊酒,妙語千端盡古風。蜀國山川縈夢寐,嘯樓詩句壓豪雄。江頭名宦渾如寄,眼底吾徒未是空。醉飽己未重九偕仲勉光炯登迎江寺浮圖,兒孫三人隨侍
方守敦〔清代〕崚嶒孤塔鎮風流,九日賢豪共勝游。杖履尚堪凌絕頂,江山可惜是殘秋。乾坤清濁渾難問,南北風煙浩莫收。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