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吳璉約鄒邦范昆仲於靈州結詩社·其三·黑頭歸作碧山翁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璉的《約鄒邦范昆仲於靈州結詩社·其三·黑頭歸作碧山翁》

全文:
黑頭歸作碧山翁,去縫磨棱與世同。
獻璞自來非卞老,解嘲誰復學楊雄。
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不以老嫌追驥緩,百年長擬共吟蹤。

吳璉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與 裨諶 乘以適野,使謀可否。”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上》:“是不審事之可否,不計功之成敗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無論是非可否,悉宜聽之。” 陶鈍 《第三件棉襖》七:“妹妹雖然沒對 王成義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離婚。”

知常

了解社會常規;了解自然法則。《逸周書·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設其利,而民自至……此謂歸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詁:“知常即知萬物本性之自然也。”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吳璉名句,約鄒邦范昆仲於靈州結詩社·其三·黑頭歸作碧山翁名句

詩詞推薦

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