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次倪韻答丘蘇州三首·其三》
全文:
財賦東南似蠶絲,民勞又值轉輸時。
廟堂累詔曾蠲稅,閭巷何人復采詩。
行路有歌心靡靡,寬民無術意遲遲。
素餐已負清朝祿,敢望君恩勞載馳。
參考注釋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蠲稅
免除租稅。《宋史·食貨志上一》:“三司定分數蠲稅。”
閭巷
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鄉里民間
采詩
蒐集民歌。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採詩者雲。”
採集民間歌謠。古代有專門機構采詩,為統治階級觀風俗、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漢書·藝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刺史質敏以流惠,舒化以揚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五季 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采詩可以觀政云爾。”
江源名句,次倪韻答丘蘇州三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