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佑詩的《贈別裴伯升》
全文:
清江科第舊名家,千里初乘出使槎。
離別可憐芳草色,淹留又過刺桐花。
香爐煙底晨趨佩,畫角聲中暮散衙。
歸到柏司還問信,相思雲樹海天涯。
參考注釋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淹留
長期逗留;羈留
刺桐
(1).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產 印度 、 馬來亞 等地,我國 廣東 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羅鄴 《放鴨》詩:“好倚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 唐 朱慶餘 《南嶺路》詩:“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蘇軾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詩:“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清 孫枝蔚 《論詩》詩:“紙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別稱。 唐 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 桐城 。 宋 元 時代伊*斯*蘭旅行家東來,常以 刺桐 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 刺桐 稱 泉州 。
王佑詩名句,贈別裴伯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