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似洞庭,刻峭一例嶺嵤

乾隆獅子林八景·其七·磴道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獅子林八景·其七·磴道》

全文:
房山石似洞庭,刻峭一例嶺嵤
拾級試登磴道,丹台咫尺通靈。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房山

縣名,漢時為良鄉縣屬剢郡,金改為萬寧縣,元改為房山縣屬剢州,1958年由河北省劃入北京市。縣城西的周口店是“北京人”、“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刻峭

(1).亦作“ 刻陗 ”。高峻;挺拔。《文選·張衡<西京賦>》:“上辬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 薛綜 註:“刻陗,升高也。” 唐 解彥融 《雁塔》詩:“崢嶸徹倒景,刻峭俯無地。勇進攀有緣,即嶮恐迷墜。” 宋 蘇洵 《木假山記》:“二峰者,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

(2).苛刻;嚴酷。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先生獨不聞 秦 之時耶?……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3).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十:“ 唐 人能造奇語者,無若 劉夢得 作《連州廳壁記》云:‘環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風毆溫,交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颸……’蓋前人未道者。不獨此爾,其他刻峭清麗者,不可概舉。”

一例

一律;同樣

嶺嵤

同“ 嶺巆 ”。

乾隆名句,獅子林八景·其七·磴道名句

詩詞推薦

房山石似洞庭,刻峭一例嶺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