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存理的《垂虹橋送戴明甫(昭)歸休寧》
全文:
新安十日程,足為千里游。
江湖志汗漫,杖劍氣橫秋。
昨逢阿戎與之語,知君楚尾與吳頭。
不須琵琶潯陽郭,泊此書畫滄江舟。
飄然明發向何許,長笛一聲黃鶴樓。
寶帶秋波啟別筵,垂虹晚日送行船。
白雲似與越山隔,明日還同吳地懸。
後夜相思各杯酒,來年重會剩詩篇。
殷勤再寫橋頭景,江冷丹楓歲莫天。
參考注釋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潯陽
江名。 長江 流經 江西省 九江市 北的一段。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陽 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索索。” 明 李夢陽 《浮江》詩:“萬古滔滔意, 潯陽 更向東。” 清 趙翼 《廬山紀游》詩:“ 廣陵 濤接 潯陽 濤,夜夢五老來相招。”
書畫
作為藝術品的書法和繪畫
書畫展覽會
滄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詩:“滄江路窮此,湍險方自茲。” 唐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詩:“ 子牟 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明 張含 《己亥秋月寄楊升庵》詩:“比來訊息風塵斷,白首滄江學釣魚。”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台慟哭記》詩:“ 子陵 留高臺,西面滄江緑。”
朱存理名句,垂虹橋送戴明甫(昭)歸休寧名句
名句推薦
狂歌驚鷺灘頭散,攲枕看雲嶺上生
鄭叔明《建溪》山半淙淙石髓渟,三間騎路搆閒亭
乾隆《 * 泉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