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長嘯壺天杳,疑是遊仙跨鶴還
江山 《九曲晴泛》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山的《九曲晴泛》
全文:
宿雨初收水繞灘,輕舟棹入九溪灣。
層層曉樹浮蒼靄,曲曲晴峰擁翠鬟。
人立斷崖知有路,雲堆深谷似無山。
一聲長嘯壺天杳,疑是遊仙跨鶴還。
參考注釋
長嘯
(1).大聲呼叫。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 宋 岳飛 《滿江紅·寫懷》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許地山 《空山靈雨·生》:“它在竹林里長著的時候,許多好鳥歌唱給它聽,許多猛獸長嘯給它聽。”
(2).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顧盼遺光采,長嘯氣若蘭。”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宋 蘇軾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淵明 賦《歸去》,浩歌長嘯老 斜川 。”《群音類選·四節記·復游赤壁》:“長嘯若輕狂,振山林谷應如璜。”
(3).鍾之別名。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鐘,一名為長嘯。”
壺天
(1).傳說 東漢 費長房 為市掾時,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市罷,跳入壺中。 長房 於樓上見之,知為非常人。次日復詣翁,翁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即以“壺天”謂仙境;勝境。 唐 張喬 《題古觀》詩:“洞水流花早,壺天閉雪春。”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別開閶闔壺天外,特起 蓬萊 陸海中。”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園中別是一壺天。” 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 ,神隱壺天者,數晨夕矣。”亦作“ 壺中天 ”。 唐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詩:“蹉跎人間世,寥落壺中天。” 唐 白居易 《酬吳七見寄》詩:“誰知市南地,轉作壺中天。” 宋 陸游 《壺天閣》詩:“乃知壺中天,端勝縮地脈。”
(2).傳說仙人 施存 有一壺,中有天地日月,自號“壺天”,人稱“壺公”。參見“ 壺公 ”。
遊仙
(1).漫遊仙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品詩》:“混俗同魚服,遊仙學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風店詠黃芽菜》:“住寺莫教流敗葉,遊仙應學煮甜霜。” 清 龔自珍 《木蘭花慢》詞:“無奈遊仙覺後,碧雲垂到而今。”
(2).指 晉 郭璞 所作《遊仙詩》。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 章炳麟 《辨詩》:“ 漢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聲熙熙,悲而不傷,詞若《遊仙》,乃足以作將帥之氣,雖《雲門》《大卷》弗過也。”
(3).泛指遊仙詩。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遊仙》可致,無勞 郭璞 之言;《招隱》成文,敢嗣 劉安 之作。”
古人謂游心仙境,脫離塵俗。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遊仙。” 唐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制》詩:“萬乘遊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宋 沉遘 《七言齋居寄楊祖二閣老》:“蕭灑城南尺五天,盡涼高枕夢遊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詩:“遊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難刪竟自刪。”
跨鶴
(1).乘鶴,騎鶴。道教認為得道後能騎鶴飛升。 宋 林景熙 《簡衛山齋》詩:“何當躡飛珮,跨鶴青雲端。”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徐仙》:“縣丞 卓津 題《卜運算元》詞云:‘流水小灣西,晚坐孤亭靜,不見高人跨鶴歸,風水搖清影。’”
(2).用作逝世的婉辭。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六篇:“已而父母皆在府衙中跨鶴仙去。”參見“ 丁令威 ”。
(3).見“ 跨鶴揚州 ”。
江山名句,九曲晴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