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乾隆題晁補之玉堂硯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晁補之玉堂硯》

全文:
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堅如石尚有剝蝕,未若石堅者可思。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秘閣

(1).古代宮中收藏珍貴圖書之處。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 機 始以臺郎出補著作,游乎祕閣。”《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二年》:“癸丑, 魏 詔求遺書,祕閣所無,有益時用者,加以優賞。” 胡三省 註:“ 漢 時書府,在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內則有 延閣 、 廣內 、 石渠 之藏。 後漢 則藏之 東觀 , 晉 有中外三閣經書。 陸機 《謝表》雲‘身登三閣’,謂為祕書郎掌中外三閣祕書也,此‘祕閣’之名所由始。”《新唐書·段成式傳》:“研精苦學,祕閣書籍,披閲皆遍。”

(2).指尚書省。《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升降祕閣,我服載暉。” 李善 註:“序雲‘入為尚書郎’,作此詩。然祕閣即尚書省也。”

(3).臨書枕臂之具。也稱臂擱。 明 屠隆 《考槃餘事·文房器具箋·秘閣》:“有以長樣古玉璏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臥蠶梅花等樣,長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有 倭 人造黑漆祕閣,如圭元首方,下闊二寸餘,肚稍虛起,恐惹字黑,長七寸,上描金泥花樣,其質輕如紙,為祕閣上品。”

校書

1.校勘書籍。《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 建初 中, 肅宗 博召文學之士,以 毅 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 班固 、 賈逵 共典校書。”《三國志·蜀志·向朗傳》:“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 宋 無名氏 《王氏談錄·校書》:“公言校書之例,它本有語異而意通者不取可惜,蓋不可決謂非昔人之意,俱當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說》:“刻書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書者,列各本異文,纖悉必備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 漢 有校書郎中, 三國 魏 始置秘書校書郎, 隋 、 唐 等都設此官,屬秘書省。

3. 唐 胡曾 《贈薛濤》詩:“ 萬里橋 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 薛濤 , 蜀 中能詩文的名妓,時稱女校書。後因以“女校書”為妓女的雅稱。亦省稱“ 校書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歲時記·財神廟》:“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開廟三日。祈禱相屬,而梨園子弟與青樓校書等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詩集裡也曾有不少贈校書的詩句。”參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

乾隆名句,題晁補之玉堂硯名句

詩詞推薦

  • 送金華趙宰二首

    王柏宋代〕弦歌聲時三瓢安,士友催詩送長官。律己十分無可議,愛民一念未嘗寒。更知耐事知公少,留取清名作樣看。百姓
    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詩詞名句
  • 贈劉漢卿太醫

    楊萬里宋代〕爐底金丹妙入神,月中玉免搗成塵。臣門如市心如水,只要陰功活萬人。
    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詩詞名句
  • 詣暢春園問皇太后安作

    乾隆清代〕昨夜雨誠大,慈恩免問安。今晨晴更爽,趨詣敬承歡。水殿夏宜凊,風疏浦正寬。康強綿福履,錫類萬方觀。
  • 齊價人旋禾未及言別茲承柬寄欣和

    沈光文明代〕忽帶青雲去,惟將逸韻留。剡舟知待雪,陶徑已辭秋。風足高山水,光原燦鬥牛。瑤華承寄問,多病獲新瘳。
  • 謝邢少連送葡萄豆蔻栽

    張栻宋代〕留取園中數畝賒,擬栽靈藥謝紛華。兒童今日知翁喜,移得君家豆蔻花。
  • 次韻子瞻武昌西山

    黃庭堅宋代〕漫郎江南酒隱處,古木參天應手栽。石坳為尊酌花鳥,自許作鼎調鹽梅。平生四海蘇太史,酒澆不下胸崔嵬。黃州
  • 雁過沙

    朱鼎明代〕驚塵起蕭牆。干戈忽擾攘。都緣我自不揣量。卻把在柙虎兕放溫嶠這賊子呵。你怎敢忘恩欺罔。背卻我推食推衣恩
  • 蚊二首

    劉克莊宋代〕昔曾蹴龍象,而況爾區區。敢以一隻口,當吾七尺軀。□生形猥瑣,撲殺血模糊。欲換秋衣著,渠猶戀布襦。
  •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

    趙蕃宋代〕長沙有賢掾,京兆出名門。筆力追前輩,陰功及後昆。龍門首加薦,樞府舊彌敦。看即飛騰去,寧當尋尺論。
    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詩詞名句
  • 偈三首

    釋有權宋代〕今朝結卻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師子吼。旃檀林,任馳驟。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
銘背依然存補之,用當秘閣校書時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