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餘干的《次韻贈無咎學士》
全文:
毗陵城如金斗方,往事歷歷那能忘。
相逢童子佩蘭芳,秀髮人指誰家郎。
未幾重見突而長,即今不覺秋蓬蒼。
戲笑豈復為兒狂,追昔宓子初登堂。
辭鋒峭拔森刀槍,器識沉遠包氐羌。
陽秋寧肯露否臧,有子遊學先聚糧。
相將百里陟岵岡,邂逅一挹坐僧床。
大辯傾注如無旁,天馬方謂先騫驤。
觀魚誰復駐濠隍,瓜期受代垂趨裝。
當路奏牘交稱揚,行將超擢奄雲亡。
坐令志氣不得償,傳家豈詫錢一囊。
諸兒經行名州鄉,挾書繼踵諸父行。
旋見天衢飛驌驦,論治直要超周商。
術卑效淺笑杜房,況是亨運遭興王。
致君紹祖邦家光,何止追考歸焚黃。
邃庭朝露明芸香,異書滿閣秋氣涼。
詠歌間成隨豆觴,讀之如欲凌雲翔。
暫近大手離未央,□□□□□□望。
挈篋來寄深閨霜,賓興賢能視文章。
尊尚周孔麾韓莊,搜奇殆有通夕忙。
英游疑動聚星祥,我歸復翳環堵牆。
世味已能如飲漿,羲皇上人琴一張。
參考注釋
陽秋
(1).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晉 時因避 晉簡文帝 鄭後 阿春 諱,改春為“陽”。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雖乏潤色之功,夙慕《陽秋》之旨。” 清 錢謙益 《與吉水李文孫書》:“循覽行狀,文直事覈,大闡 定 哀 之微詞,一洗《陽秋》之典筆。”
(2).史書的通稱。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錢深推官見寄》:“無才不敢學《陽秋》,嗜酒時能問大酋。” 清 孫枝蔚 《廣化寺謁忠烈祠步吳梅村韻》之三:“何人直筆擅《陽秋》,可惜清流葬濁流。”
(3).謂褒貶。《晉書·褚裒傳》:“ 譙國 桓彝 見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裡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 王 諦視之,其所塗留,似有陽秋。”
(4).指年齡。《晉書·王獻之傳》:“陛下踐阼,陽秋尚富,盡心竭智以輔聖明。”
寧肯
寧可
寧肯自己辛苦點,也不要麻煩別人
否臧
(1).成敗;善惡;優劣。否,惡;臧,善。《易·師》:“師出以律,否臧,凶。” 孔穎達 疏:“否謂破敗,臧謂有功。”《魏書·元子思傳》:“不付名至,否臧何驗?” 唐 白居易 《議兵策》:“議之者頗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於是審民之好惡,察政之否臧。”《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三年》:“其兩省諫官,並準 有唐 故事……限以遷官之年月,責以供職之否臧。”
(2).品評,褒貶。《舊唐書·鄭朗傳》:“適來所記,無可否臧,見亦何爽?” 唐 劉商 《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詩:“千載有疑議,一言能否臧。” 宋 葉適 《題<陳壽老文集>後》:“審其所從,不求強同;貴其所與,毋為易得。趨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則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遊學
舊指到外地或外國求學,即“留學”
你去吧!好好的遊學,念個什麼博士回來
遊學於秦。—— 唐· 李朝威《柳毅傳》
餘干名句,次韻贈無咎學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