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廓然再和復答之六首·其四》
全文:
處處山川俱勝絕,滿村風物自純真。
橫舟隔岸殊堪喚,吠犬隨人不識瞋。
歸鳥獨飛當晚照,鳴鳩相應正深春。
心期卜築藏幽隱,忽笑行行指劃頻。
參考注釋
隔岸
指河的對岸。 宋 秦湛 《謁金門》詞:“隔岸數聲初過櫓,晚風生碧樹。” 明 馮夢龍 《掛枝兒·不湊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樣去採。”
吠犬
(1).善於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 宋 蘇軾 《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詩:“我來觀政問風謡,皆雲‘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善諫》:“余按《北史·宋游道傳》, 畢義雲 奏劾 游道 , 楊遵彥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數吠殺之,恐將來無復吠犬。’”
(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傳》:“﹝ 王越 ﹞性故豪縱,嘗西行謁 秦王 ,王開筵奏妓。 越 語王:‘下官為王吠犬久矣,寧無以相酬者?’因盡乞其妓女以歸。”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釋德洪名句,廓然再和復答之六首·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