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氣浮疑結,靈旗颯共飄

李之世賦得江上霞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賦得江上霞》

全文:
明霞出江渚,冉冉麗層霄。
插漢疑鯨飲,填河象鵲橋。
光浮雲母障,影落蛟人綃。
披日扶丹轂,行雲映翠翹。
長空如掛練,若木共擎標。
駕海常朝漢,興波欲赴潮。
遙山點翠黛,近浦拂蘭苕。
蜃氣浮疑結,靈旗颯共飄
羽人持絳節,海客拾明瑤。
今夕乘槎者,寧知天路迢。

李之世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蜃氣

亦作“蜄氣”。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現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象。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古人誤以為蜃吐氣而成,故稱。《史記·天官書》:“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遙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視沉浮,疑諸蜃氣,夕復顯晦,乍若潛火。” 明 無名氏 《四賢記·會母》:“謾委蛇 淄青 道,萬里晴光重照,會見波恬蜃氣銷。” 何其芳 《畫夢錄·爐邊夜話》:“在那遼闊間也許有長春的島嶼,如蜃氣所成的樓閣。”

浮疑

虛妄不實。《拾遺記》卷九引 晉武帝 《詔張華》:“今卿《博物志》驚所未聞,異所未見,將恐惑亂於後生,繁蕪於耳目。可更芟截浮疑,分為十卷。”

靈旗

亦作“ 靈旂 ”。 1.戰旗。出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 南越 ,告禱 泰一 ,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 泰一 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漢書·禮樂志》:“招搖靈旗,九夷賓將。” 顏師古 註:“畫招搖於旗以征伐,故稱靈旗。” 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使靈旗再圖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師。”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靈旗百萬驅雷鼓,彊弩三千試水犀。”

(2).神靈的旗子。 唐 劉禹錫 《七夕》詩之一:“河鼓靈旗動, 嫦娥 破鏡斜。” 宋 文天祥 《代酹解星文》:“靡靈旗兮風翩翩,舉天瓢兮酌天泉。”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五雲車,靈旗導,七寶宮,鸞輿到。” 清 譚嗣同 《桃花夫人廟神弦曲》之一:“帝子靈旗千里遙,渚宮玉露苹花泣。”

(3).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驅邪鎮鬼。 宋 王珪 《依韻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靈旂捲,瑞穀常登御廩蕃。”

李之世名句,賦得江上霞名句

詩詞推薦

蜃氣浮疑結,靈旗颯共飄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