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樹中草》
全文:
風吹秋草子,寄生枯樹中。
枯樹無枝葉,托蔭交蘢蔥。
草樹非同根,尚自相依倚。
友朋懷二心,害不視乎此。
參考注釋
同根
三國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嘗限 植 七步中成詩。 植 遂作《七步》詩以諷,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語。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後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復記》:“若今概不分別 漢 人投旗軍之由來,而加殺害,何異煮豆之詩而摧殘同根者也。”
自相
相互。《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1).親自察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的形象特徵。與“共相”相對。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依倚
倚靠;依傍。 漢 王充 《論衡·論死》:“秋氣為呻鳴之變,自有所為。依倚死骨之側,人則謂之骨尚有知,呻鳴於野。” 唐 張籍 《征婦怨》詩:“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清 孫枝蔚 《歸來》詩:“依倚諸有位,不如為農商。”
乾隆名句,樹中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