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剛中的《寓靈峰寺感懷》
全文:
遙風入林篠,淅瀝生夜愁。
明月過窗牖,照此虛室幽。
念從出懷繃,志在承箕裘。
唯知業書卷,何嘗識戈矛。
去年妖寇興,盡破東南州。
煙來走官吏,火過成墟丘。
豺虎恣捕噬,鼯鼪嘯朋儔。
砧俎血忠義,罝綱羅善柔。
皇皇勢窘急,有罅即願投。
挈妻負幼子,敢謂生可偷。
潛遁得幽僻,如魚安脫鉤。
妥尾定驚膽,餘魂漸能收。
今者王師來,元兇已拘囚。
巢窟有餘類,尚此稽討搜。
參商隔弟妹,阻塞無書郵。
家在北山口,煙林里滄洲。
更此亂離後,當無一椽留。
可但一堂廬,最苦悲松楸。
使我思歸夢,枕邊清淚流。
嗟嗟廟堂客,為國須早謀。
積薪從下燃,誰雲無後憂。
願令弄兵者,依舊操鋤耰。
勿俾太平世,蟣虱生鞮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積薪
(1).積聚木柴。《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百步一積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國語·周語中》:“虞人入材,甸人積薪。”《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夫人自聞 晉君 見獲,便攜太子服喪服,徒步出宮,至於後園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積薪數十層,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積聚的木柴。《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後國》:“﹝ 陳良 等﹞即將數千騎至校尉府,脅諸亭令燔積薪,分告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謝先生》:“燃積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戲。”
(3).《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後以“積薪”喻隱伏危機。《後漢書·黃瓊傳》:“前 白馬 令 李雲 ,指言宦官罪穢宜誅,皆因眾人之心,以救積薪之敝。”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於戲!邦勢若此,念積薪之已然;民力幾何,懼奔駟之將敗。” 清 譚瑩 《寄懷徐鐵生大令》詩之四:“幕府談兵大有人,東南重鎮太平民;督師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積薪。”
(4).《漢書·汲黯傳》:“ 黯 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後以“積薪”喻選用人才後來居上。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清廉如 段乾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宋 蘇軾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如前所陳,實以勞舊尚多,必有積薪之誚,兄弟並進,豈無連茹之嫌。” 清 錢謙益 《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張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滯,用昭新政之清夷,積薪之流,半登於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積薪之嘆,捷徑多窘步之憂。”
(5).喻後來居上。 黃人 《<清文匯>序》:“夫以吾國文學之雄奇奧衍……一入今朝,則又兼收並畜,大會細入,兩京、三 唐 ,不免積薪之愧, 姬 孔 之際,於斯為盛。”
無後
(1).沒有後嗣。《左傳·成公八年》:“ 宣孟 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 絶嗣無後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我也只為不忍見員外無後,恐怕你遭了別人毒手。” 清 唐甄 《潛書·居室》:“妬而至於無後,則凶矣。”
(2).謂沒有落後的。 漢 牟融 《理惑論》:“ 牟子 曰:‘道之言導也。導人致於無為,牽之無前,引之無後,舉之無上,抑之無下。’”
(3).猶未晚,不遲。《資治通鑑·周赧王二十七年》:“﹝ 蘇代 ﹞對曰:‘願王受之而勿稱也。 秦 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 胡三省 註:“無後,猶言未晚。”
鄭剛中名句,寓靈峰寺感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