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陳子昂的《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全文:
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
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
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郁。
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
”仆亦以為知言也。
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龍種生南嶽,孤翠郁亭亭。
峰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
夜聞鼯鼠叫,晝聒泉壑聲。
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
哀響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歲寒霜雪苦,含彩獨青青。
豈不厭凝冽,羞比春木榮。
春木有榮歇,此節無凋零。
始願與金石,終古保堅貞。
不意伶倫子,吹之學鳳鳴。
遂偶雲和瑟,張樂奏天庭。
妙曲方千變,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願事仙靈。
驅馳翠虬駕,伊鬱紫鸞笙。
結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攜手登白日,遠遊戲赤城。
低昂玄鶴舞,斷續彩雲生。
永隨眾仙去,三山游玉京。
參考注釋
不圖
(1).不料。《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舊唐書·郭子儀傳》:“ 廣平王 入京師,老幼百萬,夾道歡叫,涕泣而言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大人》:“女子曰:‘久知兩箇為孽,不圖凶頑若此,當即除之。’”
(2).不圖謀,不想辦法。《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莊公 升壇, 曹子 手劍而從之。 管子 進曰:‘君何求乎?’ 曹子 曰:‘城壞壓境,君不圖與?’ 管子 曰:‘然則君將何求?’”
(3).不貪求,不謀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不圖飲食,不圖茶。” 郭沫若 《羽書集·抗戰與覺悟》:“在這神聖抗戰的期中要不圖苟安,不怕犧牲,不怕打仗。”
正始之音
(1).指 魏 晉 玄談風氣。出現於 三國 魏 正始 年間。當時以 何晏 、 王弼 為首,以 老 莊 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 洛 下,世稱“正始之音”。《晉書·衛玠傳》:“昔 王輔嗣 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絶而復續。不意 永嘉 之末,復聞 正始 之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既共清言,遂達三更……丞相乃嘆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 正始 之音,正當爾耳!’”
(2).指純正的樂聲。 唐 白居易 《五弦彈》詩:“正始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亦省作“ 正始音 ”。 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心積和平氣,本應正始音。”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作者
(1) 文章的寫作者;藝術品的創造者
(2) 創始之人
相視而笑
雙方互相看著,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陳子昂名句,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