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呂主簿還任永豐》
全文:
吾友陸太初,擢第歲丙辰。
同舟下歙灘,群英對楓宸。
於時程訥相,中書秉洪鈞。
拔我魏靜翁,丞郎廁朝紳。
明年去其位,出使洞庭濱。
回也實同行,兩見桃源春。
己未入江險,鄂城飛戰塵。
近歲亡國相,再造夸庚申。
金陵留舉子,始獲識偉人。
公年二十三,太初之館賓。
回年三十回,太初之鄉鄉。
四十六載別,世事難具陳。
後歲公七袠,明年我八旬。
雪髯對舉酒,談詩如有神。
健筆涸湖海,便腹羅星辰。
匪玉亦匪珠,自有席上珍。
近世澆薄俗,百偽無一真。
二老舉措間,復還天地淳。
醉鄉辟坦途,永無荊與榛。
傍觀果孰識,無懷葛天民。
一邑主簿領,內省忘屈伸。
歸隱匡廬峰,寄雁或可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於時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洪鈞
(1).指天。《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洪鈞,大鈞,謂天也;大塊,謂地也。言天地陶化萬類,而羣化稟受其形也。” 唐 鄭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洪鈞齊萬物,縹帙整羣書。” 清 陳夢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節陰宣陽佐洪鈞於宇宙,必當扶忠褫佞植正氣於乾坤。”
(2).比喻國家政權。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將以鏘履聲而朝紫殿,擴心秤而啟洪鈞。”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夢中有懷歸之念作詩始得兩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撫洪鈞,四海可熏灼。”
方回名句,送呂主簿還任永豐名句
名句推薦
凡彼禍難也,先者恆凶,後者恆吉。
佚名《黃帝四經·十大經·雌雄節》披露登臨沆瀣涼,正懸冰鑒對昭王
尚崇年《楚台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