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起的《以毅齋曾先生詩法曰能以無情作有情子熊舉以》
全文:
西禪欲南闡,胡僧越海來。
一蹴嵩山雲,支分五岐開。
逢人問靈源,要識老牛胎。
半生苦迷此,所見只瞢哉。
有時面壁求,眼底仍飛埃。
誰知機湊到,卻自詩中回。
無中寫出有,金枝生蒿萊。
再拜先生語,段段空中裁。
當此意會處,高唱還自咍。
如得合浦珠,如獲荊山瑰。
方信春力到,無地匝蒼苔。
可憐思花人,區區羯鼓催。
我今得密旨,敢熄爐中灰。
瓣香為南豐,用酬開靈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蹴
見“ 一蹙 ”。
嵩山
山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北,為五嶽之中嶽。古稱 外方 、 太室 ,又名 崇高 、 嵩高 。其峰有三:東為 太室山 ,中為 峻極山 ,西為 少室山 。 唐 宋之問 《下山歌》:“下 嵩山 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詩:“ 嵩山 表里千重雪, 洛水 高低兩顆珠。”
支分
(1).分割,分解。《戰國策·秦策三》:“ 秦 烏能 齊 縣衡 韓 魏 ,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鄭 ?” 高誘 註:“支,言細散取之。” 唐 白居易 《花前感懷兼呈崔相公劉郎中》詩:“四時輪轉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長。”
(2).古代碎裂犯人肢體的一種酷刑。《後漢書·蘇竟傳》:“ 王氏 雖乘閒偷簒,而終嬰大戮,支分體解,宗氏屠滅。”《魏書·術藝傳·劉靈助》:“戰敗被擒,斬於 定州 ,傳首 洛陽 ,支分其體。”《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今聞已有密敕下本軍,至則支分滅族矣!” 胡三省 註:“支分,謂被支解而支體異處也,即冎刑。”
(3).處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詠老身示諸家屬》:“支分閒事了,把背向陽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剪髮賣發》:“飢荒先自窘,那堪連喪雙親,身獨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榮 妻答應廚下去,支分晚膳到來臨。”
(4).支使;分派。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溫,一聲要面盆;恰遞與面盆,一聲要手巾;卻執與手巾,一聲解紐門。使的人無淹潤,百般支分!” 明 湯顯祖 《南柯記·錄攝》:“支分各色人,遠遠去迎接。”
(5).支付;付給財物。 唐 陸贄 《賜吐蕃將書》:“贊普若須繒帛,朕隨要支分,多少之間,豈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舊事·酒樓》:“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強聒,以求支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書之眼,並不認得等子星兒;一路上賺騙無多,逐日裡支分有盡。”
(6).分辯。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二折:“父親呵,你既然恁般發狠,怎教我不要半語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檢時不曾審問,怕只怕再檢日怎支分?”
(7).猶分支。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 南山 在 陝西 西安府 之南…… 鎮安 、 洵陽 、 漢陰 、 石泉 、 洋縣 各山,皆其支分別派。”
陳起名句,以毅齋曾先生詩法曰能以無情作有情子熊舉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