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葛長庚的《賀新郎(再送前人)》
全文:
風雨今如此。
問行人、如何有得,許多兒淚。
為探木犀開也未,只有芙蓉而已。
九十日、秋光能幾。
千里送人須一別,卻思量、我了思量你。
去則是,住則是。
歸歸我亦行行矣。
便行行、不須回首,也休縈系。
一似天邊雙鳴雁,一個飛從東際。
那一個、又飛西際。
畢竟人生都是夢,再相逢、除是青霄里。
卻共飲,卻共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縈系
牽掛。 宋 毛滂 《惜分飛》詞:“恰則心頭托托地,放下了日多縈係。”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自矢》:“我為你一條心縈係。”
(1).牽掛。 宋 柳永 《慢卷紬》詞:“又爭似從前,澹澹相看,免恁縈繫。” 元 趙明道 《夜行船·寄香羅帕》曲:“心緒熬煎,形容憔悴,又添這場縈繫。” 明 高濂 《玉簪記·促試》:“不知何事苦相牽,心下常縈繫。” 葉聖陶 《微波》:“已經淡忘的對於 憶雲 的愛又熾盛起來,不過性質有點不同,現在是哥哥縈繫著可憐的妹妹的愛了。” 何其芳 《畫夢錄·黃昏》:“而我,竟惆悵又怨抑地,讓那亭子永遠秘藏著未曾發掘的快樂,不敢獨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像所縈系的道路了。”
(2).纏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遂送至海岸。俾登舟, 陽 覓楫, 十娘 曰:‘無須此物。’因解裙作帆,為之縈繫。”
葛長庚名句,賀新郎(再送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