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玉帶生歌並序》
全文:
玉帶生,文信國所遺硯也。
予見之吳下,既摹其銘而裝池之,且為之歌曰:玉帶生,吾語汝:汝產自端州,汝來自橫浦。
倖免事降表,僉名謝道清,亦不識大都承旨趙孟俯。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當年文墨賓,代汝一一數:參軍誰?謝皐羽;寮佐誰?鄧中甫;弟子誰?王炎午。
獨汝形軀短小,風貌朴古;步不能趨,口不能語:既無鸛之鵒之活眼睛,兼少犀紋彪紋好眉嫵;賴有忠信存,波濤孰敢侮?是時丞相氣尚豪,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
四十四字銘厥背,愛汝心堅剛不吐。
自從轉戰屢喪師,天之所壞不可支。
驚心柴市日,慷慨且誦臨終詩,疾風蓬勃揚沙時。
傳有十義士,表以石塔藏公屍。
生也亡命何所之?或雲西台上,唏發一叟涕漣洏,手擊竹如意,生時亦相隨。
冬青成陰陵骨朽,百年蹤跡人莫知。
會稽張思廉,逢生賦長句。
抱遺老人閣筆看,七客寮中敢怒?吾今遇汝滄浪亭,漆匣初開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經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霧;俾汝畏留天地間,墨花恣灑鵝毛素。
參考注釋
亡命
(1).謂削除戶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張耳 嘗亡命游 外黃 ……是時脫身游,女家厚奉給 張耳 。” 司馬貞 索隱:“ 晉灼 曰:‘命者,名也。謂脫名籍而逃。’ 崔浩 曰:‘亡,無也。命,名也。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為亡命。’”《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 張敞 亡命,坐致朱軒。” 李善 註:“命,名也。謂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謂之亡命。” 宋 王安石 《委任》:“ 陳平 ,亡命之虜也,出捐四萬餘金,不問出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敗後,我到 日本 去亡命。”
(2).指逃亡者。 漢 揚雄 《解嘲》:“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臣鑑戒》:“ 伊尹 , 有莘 之媵臣; 韓信 , 項氏 之亡命。”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 隋 既平 陳 , 南海 有五六百家居水為亡命,號曰遊艇子。”
(3).指鋌而走險不顧性命的人。 漢 荀悅 《漢紀·景帝紀》:“ 吳 之所誘者,無賴子弟、亡命、鑄錢姦人,故相誘以反。”《新唐書·王及善傳》:“ 俊臣 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當初 員逆 倡亂,結了五個亡命,號為‘五狗’。”
(4).拚命,不顧一切。《天雨花》第十一回:“ 毛成 著急十來分,用力一掙衣破裂,脫了身兒亡命奔。” 葉紫 《星》第一章:“亡命地從湖濱跑回來,放好桶,曬好衣裳,在進到臥房的時候, 梅春姐 已經身疲力軟了。”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朱彝尊名句,玉帶生歌並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