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慧遠的《偈頌一百零二首》
全文:
當年四月初八,老胡舊病再發。
雲門遇水脫鞵,且莫隨佗孟八。
九龍吐水沫金軀,七步周行總不如。
稽首歸依乾屎橛,鬍鬚更撞赤鬚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九龍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門上有三銅柱,柱有三龍相糺繞,故曰九龍。”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之一:“ 吳 師破九龍,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註:“九龍,《淮南子·泰族訓》:‘ 闔閭 伐 楚 ……破九龍之鐘。’” 唐太宗 《詠燭》詩之二:“九龍蟠燄動,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龍燭。如: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輿。
(2).傳說中神仙駕御的神獸。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調和陰陽,役使鬼神風雨,驂駕九龍十二白*虎。”《雲笈七籤》卷九八:“寶蓋連輿,命駕御九龍。”
(3).傳說中治水的九條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龍下,治此 江 漢 安。”
(4).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北齊書·王昕傳》:“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 王氏 九龍。”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類·九龍》:“ 後魏 崔子瑜 、 子樞 等九人號九龍。” 唐 楊炯 《宴人楊八宅序》:“一門九龍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緒秩。”
(5).稱 漢文帝 的九匹良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馬》:“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號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龍。”參見“ 九逸 ”。
(6).鞭炮的一種。 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水火》:“《宛署記》又有名九龍入雲。即炮仗之九條龍也。”
水沫
水上泡沫。《孫子·行軍》:“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張預 註:“沫謂水上泡漚。” 唐 曹唐 《贈南嶽馮處士》詩之二:“笑看潭魚吹水沫,醉嗔溪鹿吃蕉花。”
金軀
猶金身。 南朝 梁簡文帝 《望同泰寺浮圖》詩:“意樂開長表,多寶現金軀。”
七步
相傳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後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復祚 《紅梨記·逼試》:“可惜他才高七步,賦埒《兩都》,錦心繡腹,隱豹鳳雛,卻為柳營花陣都擔誤。”《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時而名成七步,有時而倚馬萬言。”參見“ 七步成詩 ”。
周行
(1).大路。《詩·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朱熹 集傳:“周行,大路也。”
(2). 周 官的行列。《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 周 行。” 毛 傳:“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 周 之列位。”後用以泛指朝官。 唐 王維 《請施莊為寺表》:“ 元聖 中興,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備周行。” 清 吳偉業 《通元老人龍腹竹歌》:“京師公卿誰舊識?與君異國共周行。”
(3).至善之道。《詩·小雅·鹿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毛 傳:“周,至;行,道也。” 馬瑞辰 通釋:“ 鄭 注《萊誓》云:‘至,猶善也。’是知<傳>訓‘周行’為‘至道’,即善道也。 鄭 注《鄉飲酒禮》引《詩》云:‘嘉賓示我以善道’,義與 毛 合。”
(1).巡行;繞行。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即天子之位,三載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歸還 大越 。”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周行數里,仰不見日。” 宋 陸游 《上書乞祠輒述鄙懷》詩:“飄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明 高啟 《胡應炎傳》:“僧不知為計,周行視城曰:‘是城龜形也。’”
(2).循環運行。《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須臾,宰羊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內周行徧體,痛楚號叫。” 李大釗 《時》:“天運人生,周行不息。”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釋慧遠名句,偈頌一百零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