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欽的《穹石堂》
全文:
新堂良佳哉,前山羅萬戟。
中有倚天石,玉立破深碧。
異時老夕郎,直道眾讒咋。
不種南山豆,聊卜輞川宅。
舉頭得佛觀,喜甚幾折屐。
名加一字褒,價重連城璧。
忽騎箕尾去,勝概墮岑寂。
乃孫丘壑姿,結屋踵前跡。
時呼名勝流,談觴閱晨夕。
向來富貴人,搜尋遍山澤。
舳艫蔽江淮,斧鑿巧鑱刻。
屢聞揮橐金,所得僅雞肋。
誰能燕坐間,領略在幾席。
要知此段奇,自是天所惜。
吾生事幽討,佳處皆足歷。
是中一延睇,頗覺慰平昔。
會須買東鄰,來作堂中客。
公乎肯見容,斯言當不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連城璧
價值連城之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 時,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聞之,使人遺 趙王 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後用以指極珍貴的東西。 晉 張載 《擬四愁詩》之二:“佳人遺我雲中翮,何以贈之連城璧。” 金 元好問 《論詩絕句》之十:“ 少陵 自有連城璧,爭奈 微之 識珷玞。”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一:“先生在日,當世已稱得片紙如得連城璧,今日豈易多得。”亦作“ 連城玉 ”、“ 連城璞 ”。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十五:“欲競連城玉,翻徵縮酒茅。” 元 無名氏 《九世同居》第一折:“你為人要比連城玉,濟時須作擎天柱。” 柳亞子 《次韻答左海少年》:“盲心疇識連城璞,長夜空懷照乘珠。”
蘇欽名句,穹石堂名句